M1-M2@C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2,2-联吡啶的合成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纳米合金催化剂 | 第16-17页 |
1.3 2,2'-联吡啶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1 合成敌草快 | 第18-19页 |
1.3.2 其他应用 | 第19页 |
1.4 2,2'-联吡啶合成进展 | 第19-23页 |
1.4.1 Ullmann法 | 第20页 |
1.4.2 吡啶直接偶联法 | 第20-23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试剂和原料 | 第24-25页 |
2.3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5页 |
2.4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26页 |
2.4.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2.4.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6页 |
2.5 2,2'-联吡啶的合成与分析 | 第26页 |
2.5.1 2,2'-联吡啶的合成 | 第26页 |
2.5.2 2,2'-联吡啶的分析 | 第26页 |
2.6 吡啶的回收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8-45页 |
3.1 催化剂的优化 | 第28-34页 |
3.1.1 活性组分优化 | 第28-30页 |
3.1.2 M_1-M_2摩尔比优化 | 第30-31页 |
3.1.3 M_1和M_2负载量优化 | 第31-33页 |
3.1.4 催化剂制备方法优化 | 第33-34页 |
3.1.5 载体的选择 | 第34页 |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4-38页 |
3.2.1 反应时间优化 | 第34-35页 |
3.2.2 反应温度优化 | 第35-36页 |
3.2.3 反应压力优化 | 第36-37页 |
3.2.4 催化剂占比优化 | 第37-38页 |
3.3 催化剂回收利用研究 | 第38-39页 |
3.4 催化剂表征 | 第39-42页 |
3.4.1 XRD表征 | 第39-41页 |
3.4.2 TEM表征 | 第41-42页 |
3.4.4 SEM表征 | 第42页 |
3.5 2,2'-联毗啶核磁分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4.1 总结 | 第45页 |
4.2 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