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管鼻蝠属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分子系统发生学在管鼻蝠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线粒体基因组及其于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2.1 野外采集样品 | 第17页 |
2.2 形态学测量与分析 | 第17-18页 |
2.2.1 外部形态数据收集 | 第17页 |
2.2.2 头骨标本的制作与形态数据的测量 | 第17-18页 |
2.3 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18-22页 |
2.3.1 总DNA的提取和COI基因、Cytb基因和ND1基因的扩增 | 第18-19页 |
2.3.2 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的扩增与获取 | 第19-21页 |
2.3.3 系统发育学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61页 |
3.1 七种管鼻蝠的外形数据与特征 | 第22-35页 |
3.1.1 哈氏管鼻蝠的外形与头骨特征 | 第22-23页 |
3.1.2 艾氏管鼻蝠的外形与头骨特征 | 第23-24页 |
3.1.3 罗蕾莱管鼻蝠的外形与头骨特征 | 第24-26页 |
3.1.4 梵净山管鼻蝠的外形与头骨特征 | 第26-27页 |
3.1.5 圆耳管鼻蝠的外形与头骨特征 | 第27-28页 |
3.1.6 金毛管鼻蝠的外形与头骨特征 | 第28-30页 |
3.1.7 水甫管鼻蝠的外形与头骨特征 | 第30-35页 |
3.2 七种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35-55页 |
3.2.1 哈氏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35-37页 |
3.2.2 艾氏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37-39页 |
3.2.3 罗蕾莱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39-41页 |
3.2.4 梵净山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41-43页 |
3.2.5 圆耳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43-45页 |
3.2.6 金毛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45-47页 |
3.2.7 水甫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47-49页 |
3.2.8 七种管鼻蝠与另三种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比较 | 第49-55页 |
3.3 管鼻蝠三个线粒体单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的比较 | 第55-57页 |
3.4 管鼻蝠三个线粒体单基因与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关系比较 | 第57-59页 |
3.5 管鼻蝠的分类探讨 | 第59-61页 |
3.5.1 NCBI-nt数据的整理 | 第59-60页 |
3.5.2 cyclotis-group和suilla-group的分类探讨 | 第60-6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1-67页 |
4.1 七种管鼻蝠线粒体基因组特征的讨论 | 第61-62页 |
4.2 管鼻蝠线粒体单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比较 | 第62-64页 |
4.3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树的分类探讨 | 第64-65页 |
4.4 线粒体基因组的联结作用与NCBI-nt数据整理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5.1 总结 | 第67-6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5.3 创新点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