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亚磷酸盐对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和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前言第9-15页
    1.1 亚磷酸盐研究进展第9-11页
        1.1.1 亚磷酸盐防治病害研究进展第9页
        1.1.2 亚磷酸盐防治机理研究进展第9-11页
    1.2 马铃薯晚疫病研究概况第11-13页
        1.2.1 马铃薯晚疫病第11页
        1.2.2 马铃薯晚疫病菌第11-12页
        1.2.3 马铃薯晚疫病菌侵染机制第12-13页
    1.3 辣椒疫病研究概况第13-15页
        1.3.1 辣椒疫病第13页
        1.3.2 辣椒疫霉菌第13-14页
        1.3.3 辣椒疫霉菌侵染机制第14-1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5-25页
    2.1 试验地点第15页
    2.2 供试药剂和品种第15页
    2.3 防治机理研究方法第15-22页
        2.3.1 平板试验方法第15-16页
        2.3.2 致病性测定第16-19页
        2.3.3 生理指标检测第19-22页
    2.4 防治效果研究方法第22-25页
        2.4.1 亚磷酸盐的配制第22页
        2.4.2 定量分析叶片含菌量方法第22-23页
        2.4.3 温室试验第23-24页
        2.4.4 大田试验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47页
    3.1 防治机理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5-36页
        3.1.1 亚磷酸盐处理对菌丝生长的作用第25-27页
        3.1.2 亚磷酸盐处理对游动孢子的作用第27-28页
        3.1.3 植物PR基因的表达调情况第28-31页
        3.1.4 叶片酶活性变化情况第31-36页
    3.2 防治效果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6-47页
        3.2.1 温室条件下亚磷酸盐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辣椒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第36-42页
        3.2.2 亚磷酸抑制病原菌侵染作用第42-45页
        3.2.3 大田条件下亚磷酸盐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第45-47页
4 小结与讨论第47-52页
    4.1 亚磷酸的防治机理第47-49页
        4.1.1 直接作用于马铃薯晚疫病菌、辣椒疫霉菌菌丝的生长和游动孢子的释放第47-48页
        4.1.2 间接作用诱导马铃薯、辣椒产生防御反应第48-49页
    4.2 亚磷酸的防治效果第49-51页
        4.2.1 温室条件下,对马铃薯晚疫病、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49-50页
        4.2.2 抑制病原菌的侵染第50页
        4.2.3 大田条件下,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50-51页
    4.3 关于在生产上使用亚磷酸盐的建议第51页
    4.4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草状矮化病毒抑制水稻DNA甲基化引起分蘖增多症状
下一篇:小杆科昆虫病原线虫共生体Heterorhabditidoides-Serratia转录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