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移动互联网的分析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1-34页 |
2.1 移动互联网的含义及特征 | 第21-27页 |
2.1.1 移动互联网的含义 | 第21-22页 |
2.1.2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 第22-23页 |
2.1.3 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7-33页 |
2.2.1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 第27-29页 |
2.2.2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29-31页 |
2.2.3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52页 |
3.1 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34-37页 |
3.1.1 调查方法 | 第34-35页 |
3.1.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第37-46页 |
3.2.1 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平台 | 第37-39页 |
3.2.2 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 | 第39-41页 |
3.2.3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 | 第41-43页 |
3.2.4 国家重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3-44页 |
3.2.5 高校推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与自媒体 | 第44页 |
3.2.6 教师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44-45页 |
3.2.7 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参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45-46页 |
3.3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46-51页 |
3.3.1 高校开展的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 | 第46-47页 |
3.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信息渠道利用不充分 | 第47-48页 |
3.3.3 教师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不足 | 第48-49页 |
3.3.4 大学生使用移动终端学习时的专注度不够 | 第49-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52-62页 |
4.1 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原因 | 第52-55页 |
4.1.1 世界更加开放社会更加复杂 | 第52-53页 |
4.1.2 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过快 | 第53页 |
4.1.3 移动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 | 第53-55页 |
4.2 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原因 | 第55-59页 |
4.2.1 高校对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 第55-56页 |
4.2.2 高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并缺乏技术支持 | 第56页 |
4.2.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滞后 | 第56-57页 |
4.2.4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吸引力下降 | 第57-59页 |
4.3 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原因 | 第59-61页 |
4.3.1 教育对象面临多元化的价值观 | 第59-60页 |
4.3.2 教育对象自身素质局限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加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62-75页 |
5.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第62-64页 |
5.1.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第62-63页 |
5.1.2 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 | 第63-64页 |
5.1.3 促进党的十九大思想成果的落实 | 第64页 |
5.2 优化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 | 第64-66页 |
5.2.1 重视移动互联网的中介理念 | 第64-65页 |
5.2.2 强调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理念 | 第65-66页 |
5.2.3 遵循情境化教学理念 | 第66页 |
5.3 增强高校和教师开展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 第66-69页 |
5.3.1 加强高校对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与管理 | 第66-67页 |
5.3.2 改善教师开展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思维 | 第67-68页 |
5.3.3 提高教师运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 | 第68-69页 |
5.4 创新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 | 第69-71页 |
5.4.1 创造新的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69-70页 |
5.4.2 加强移动互联网案例教育 | 第70-71页 |
5.5 改善移动互联网环境 | 第71-73页 |
5.5.1 高校要加强移动互联网络信息审查净化网络环境 | 第71-72页 |
5.5.2 教师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的监督和引导 | 第72-73页 |
5.5.3 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 | 第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