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应用题教学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一、内在认知负荷 | 第9-10页 |
| 二、外在认知负荷 | 第10页 |
| 三、相关认知负荷 | 第10页 |
| 第四节 认知负荷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 一、资源限制理论 | 第10-11页 |
| 二、图式理论 | 第11页 |
| 三、过滤与衰减理论 | 第11页 |
| 四、建构主义理论 | 第11-12页 |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页 |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三、基于数学学科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研究概况 | 第13页 |
| 第五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一、文献归纳法 | 第13页 |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 三、统计分析法 | 第14页 |
| 四、案例分析研究 | 第14页 |
| 第六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调查 | 第15-22页 |
| 第一节 认知负荷影响因素调查表的编制 | 第15页 |
| 一、被试 | 第15页 |
| 二、研究工具 | 第15页 |
| 第二节 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 第15-22页 |
| 一、总体评价 | 第15-17页 |
| 二、内在认知负荷 | 第17-18页 |
| 三、外在认知负荷 | 第18-20页 |
| 四、相关认知负荷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实验 | 第22-31页 |
| 第一节 教材案例分析 | 第22-27页 |
| 一、本课教学目标 | 第22页 |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第22页 |
| 三、教学片段 | 第22-27页 |
| 第二节 教学实验研究 | 第27-29页 |
| 一、实验目的 | 第27页 |
| 二、实验选取 | 第27页 |
| 三、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教学效果评价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认知负荷管控策略 | 第31-35页 |
| 第一节 控制外在认知负荷 | 第31-32页 |
| 一、优化教学语言 | 第31页 |
| 二、提高数学老师的基本素养 | 第31页 |
| 三、合理地呈现材料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减少内在认知负荷 | 第32-33页 |
| 一、简化学习材料 | 第32-33页 |
| 二、激活学生图式构建 | 第33页 |
| 第三节 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 第33-35页 |
|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第33-34页 |
|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 第34页 |
| 三、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35-36页 |
| 附录一 :初一学生认知负荷调查问卷 | 第36-38页 |
| 附录二 :学生自我测评量表 | 第38-39页 |
| 附录三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卷 | 第39-42页 |
| 附录四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