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矿区矿井水资源化评价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矿井水资源化评价的内涵及体系 | 第11-12页 |
| ·矿井水资源化评价的内容 | 第12-13页 |
| ·矿井水资源的水质评价研究 | 第12页 |
| ·矿井水资源的水量评价研究 | 第12-13页 |
| ·矿井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评价研究 | 第13页 |
|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矿山水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在矿井水水量评价方面 | 第15页 |
| ·在矿井水水质评价方面 | 第15-16页 |
| ·在矿井水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方面 | 第16-17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7-19页 |
| 2 潞安矿区基本概况 | 第19-23页 |
| ·矿区地理概况 | 第19页 |
| ·潞安矿区的水文概况 | 第19-20页 |
| ·潞安矿区地质与煤层概况 | 第20-22页 |
| ·潞安矿区地质概况 | 第20-21页 |
| ·潞安矿区煤质及煤层概况 | 第21-22页 |
| ·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 3 矿井水的水质评价 | 第23-38页 |
| ·多种常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对比 | 第23-25页 |
| ·模糊数学评判法 | 第25-30页 |
| ·模糊数学评价法方法简介 | 第25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概念及原理 | 第25-30页 |
| ·矿井水模糊综合评价的具体应用实例 | 第30-36页 |
| ·选择相关的评价因子 | 第30页 |
| ·水质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30-32页 |
| ·水质级别隶属度的确定 | 第32-34页 |
| ·矿井水评价中权重的确定 | 第34-35页 |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35-36页 |
| ·计算各矿井水腐蚀系数Kk、起泡系数F | 第36-37页 |
| ·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 ·计算结果 | 第37页 |
| ·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37-38页 |
| 4 基于灰色理论的矿井涌水量预测 | 第38-52页 |
| ·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 | 第38-40页 |
| ·水文地质比拟法 | 第38-39页 |
| ·回归分析法 | 第39页 |
| ·水均衡法 | 第39-40页 |
| ·解析法 | 第40页 |
| ·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的比较 | 第40-41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的提出 | 第41页 |
| ·灰色系统理论同模糊理论、概率论的对比 | 第41-43页 |
| ·灰色模型的数学原理及建模机理 | 第43-45页 |
| ·关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 ·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 | 第47-48页 |
| ·潞安矿井水水量预测 | 第48-50页 |
| ·建立残差模型对原模型进行修正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5 矿井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 第52-65页 |
| ·矿井水综合利用意义 | 第52页 |
| ·潞安矿区矿井水资源化的可行性 | 第52-54页 |
| ·矿井水处理设计原则 | 第54页 |
| ·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 第54-55页 |
| ·方案选择原则 | 第54-55页 |
| ·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 第55页 |
| ·矿井水回用的水质标准 | 第55页 |
| ·矿井水资源化方案及流程的选择 | 第55-57页 |
| ·矿井水处理工艺工程设计 | 第57-62页 |
| ·调解水池 | 第57页 |
| ·预沉池曝气 | 第57页 |
| ·沉砂池 | 第57-58页 |
| ·混凝沉淀 | 第58-59页 |
| ·砂滤净化 | 第59页 |
| ·活性炭吸附 | 第59页 |
| ·消毒设施 | 第59-60页 |
| ·污泥处理系统 | 第60-62页 |
| ·投资估算 | 第62-63页 |
| ·劳动定员分析 | 第62页 |
| ·工程概算 | 第62-63页 |
| ·运行费用 | 第63页 |
| ·矿井水处理效益评价 | 第63-65页 |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63页 |
| ·社会效益评价 | 第63页 |
| ·环境效益评价 | 第63-6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作者简历 | 第68-7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