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9页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9-10页
        1、研究背景第9页
        2、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3页
        1、域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1、文献研究法第13页
        2、综合分析法第13-14页
    (四)论文创新点第14页
    (五)相关概念界定第14-19页
        1、生态第14-15页
        2、文明第15页
        3、生态文明第15-16页
        4、生态文明建设第16-19页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第19-31页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9-21页
        1、全球生态危机凸现第19-20页
        2、我国环境问题严峻第20-21页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第21-28页
        1、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第21-23页
        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第23-25页
        3、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生态思想第25-28页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阶段第28-31页
        1、萌芽时期第29页
        2、初步形成时期第29页
        3、正式形成时期第29-31页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1-45页
    (一)生态文明观念建设思想第31-35页
        1、生态价值观第31-32页
        2、生态环境生产力观第32页
        3、生态文明兴衰观第32-33页
        4、生态民生观第33-34页
        5、环境伦理认识观第34页
        6、生态发展道路观第34-35页
    (二)生态文明行为建设思想第35-41页
        1、优化国土资源空间开发格局第35-37页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第37-39页
        3、大力解决环境问题第39-41页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第41-45页
        1、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第41-42页
        2、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42-43页
        3、建立领导干部的生态政绩考核制度第43页
        4、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第43-45页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所依循的原则及其特征第45-51页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所依循的原则第45-47页
        1、可持续性原则第45页
        2、公平性原则第45-46页
        3、共同性原则第46-47页
        4、协调性原则第47页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特征第47-51页
        1、科学性第47-48页
        2、先进性第48-49页
        3、创新性第49-50页
        4、系统性第50-51页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第51-57页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第51-53页
        1、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第51页
        2、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第51-52页
        3、延伸了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和视域第52-53页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第53-57页
        1、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第53-54页
        2、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提供了行动指南第54-55页
        3、塑造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55-56页
        4、有利于早日实现我国的美好生活目标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策略研究--以安顺市为例
下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以腾格里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