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保护生物学论文

山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策略研究--以安顺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1 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因子第10页
        1.3.2 安顺市物种多样性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页
        1.3.3 山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策略第10-11页
    1.4 研究区域与方法第11-17页
        1.4.1 研究区域概况第11-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6页
        1.4.3 研究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24页
    2.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第17-18页
        2.1.1 城市生物多样性第17页
        2.1.2 国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现状第17-18页
        2.1.3 国内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现状第18页
    2.2 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理念第18-20页
        2.2.1 国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期理念第18-19页
        2.2.2 国内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理念第19-20页
    2.3 山地城市的定义和山体的功能第20-21页
        2.3.1 山地城市第20页
        2.3.2 山地城市研究发展沿革第20-21页
        2.3.3 山体在城市中的功能第21页
    2.4 山地城市环境特征第21-22页
        2.4.1 地形地貌的复杂性第21-22页
        2.4.2 小气候的多变性第22页
        2.4.3 水文的限制性第22页
        2.4.4 植被的重要性第22页
    2.5 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安顺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第24-44页
    3.1 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方法第24-28页
        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4页
        3.1.2 景观要素划分第24-26页
        3.1.3 景观格局指数选择第26-28页
        3.1.4 基于LCM模型的土地利用模拟第28页
    3.2 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特征第28-37页
        3.2.1 景观斑块类型总体构成动态变化分析第28-29页
        3.2.2 规划区景观个体动态变化特征第29-32页
        3.2.3 建成区景观个体动态变化特征第32-34页
        3.2.4 景观水平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第34-37页
    3.3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第37-40页
        3.3.1 社会因素第38页
        3.3.2 地理因素第38-39页
        3.3.3 城市规划第39-40页
    3.4 基于LCM的土地利用预测第40-42页
        3.4.1 研究区总体景观变化的预测模型结果第40页
        3.4.2 规划区景观未来变化分析第40-42页
    3.5 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安顺市中心城区植物多样性现状调查第44-56页
    4.1 调查分析方法第44-46页
        4.1.1 调查区域及对象第44-45页
        4.1.2 调查方法第45页
        4.1.3 调查内容第45-46页
        4.1.4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46页
    4.2 规划区植物物种现状第46-49页
        4.2.1 规划区绿地植物物种组成第46-48页
        4.2.2 安顺规划区绿地植物应用频率第48页
        4.2.3 规划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第48-49页
    4.3 安顺市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第49-54页
        4.3.1 植物群落分类与概述第49-50页
        4.3.2 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与结果第50-54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4-56页
第五章 安顺市山体绿地斑块动态特征第56-63页
    5.1 调查方法第56页
    5.2 山体景观演变分析第56-59页
    5.3 山地城市交界面特征第59-60页
        5.3.1 边缘空间与周围用地关系日益密切第59页
        5.3.2 边缘空间地理环境的多样性第59-60页
        5.3.3 边界的连通性和异质性第60页
    5.4 山体边界分类第60-62页
        5.4.1 生态边界第60-61页
        5.4.2 污染边界第61页
        5.4.3 耕地边界第61-62页
        5.4.4 建设边界第62页
    5.5 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安顺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策略第63-75页
    6.1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总则第63-64页
        6.1.1 规划原则第63页
        6.1.2 规划目标第63-64页
    6.2 安顺市生物多样性现存问题第64-65页
        6.2.1 生境破碎化严重第64页
        6.2.2 物种丰富度不高第64页
        6.2.3 植物配置不合理第64-65页
    6.3 安顺市城市生境植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第65-69页
        6.3.1 开发野生乡土植物,增加复合种植结构第65-68页
        6.3.2 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第68-69页
        6.3.3 加强城市绿地作用,推动保护规划实施第69页
    6.4 安顺市生境空间布局规划策略第69-73页
        6.4.1 保护重要区域第69-72页
        6.4.2 修复生态廊道第72-73页
    6.5 安顺市山体景观破碎化问题策略第73-75页
        6.5.1 全方位的防治对策第73页
        6.5.2 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第73-75页
第七章 结论第75-78页
    7.1 研究成果总结第75-77页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7.2.1 研究不足第77页
        7.2.2 后续研究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AB改性甘蔗渣生物炭吸附水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效能与机理
下一篇: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