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以腾格里湖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7-11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7-8页 |
1.2.2 国内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2.3 国内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4 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展望 | 第10-11页 |
1.3 水环境承载力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水环境承载力定义 | 第11页 |
1.3.2 水环境承载力本质、内涵及特征 | 第11-12页 |
1.3.3 水环境承载力量化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3-14页 |
1.4.1 地理位置 | 第13-14页 |
1.4.2 自然条件 | 第14页 |
1.4.3 生物资源 | 第14页 |
1.4.4 旅游资源 | 第14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6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6.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腾格里湖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 | 第17-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页 |
2.1.1 样点布设与采样时间 | 第17页 |
2.2 水样采集与测定 | 第17-18页 |
2.3 腾格里湖水环境因子分析 | 第18-23页 |
2.4 基于主成分的腾格里湖水环境因子分析 | 第23-26页 |
2.4.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3-24页 |
2.4.2 腾格里湖水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 | 第24-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第27-34页 |
3.1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3.1.1 灰关联法 | 第27页 |
3.1.2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 第27-29页 |
3.1.3 综合污染指数法 | 第29页 |
3.2 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3.2.1 腾格里湖灰色关联法评价分析 | 第29-30页 |
3.2.2 腾格里湖富营养化评价分析 | 第30-31页 |
3.2.3 腾格里湖综合污染指数分析 | 第31-33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腾格里湖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 | 第34-40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4.1.1 腾格里湖水环境承载力指数 | 第34页 |
4.1.2 腾格里湖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4.1.3 生物指标 | 第35-37页 |
4.1.4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3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5.1 结论 | 第40页 |
5.2 创新点 | 第40页 |
5.3 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