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化传播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论第12-31页
    一、研究缘起与价值第12-17页
    二、研究文献述评第17-23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3-25页
    四、研究内容与目标第25-29页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9-31页
第一章 传播仪式观: 从信息传递走向信仰共享第31-55页
    第一节 传播仪式观与传播传递观第31-40页
        一、传播仪式观的提出第32-34页
        二、传播仪式观的内涵第34-36页
        三、传播仪式观与传播传递观的比较第36-40页
    第二节 传播仪式观本质探析第40-46页
        一、文化的传播观: 强调信仰与秩序第40-42页
        二、民主的传播观: 注重对话和参与第42-44页
        三、道德的传播观: 追求良善与和谐第44-46页
    第三节 传播仪式观思想探源第46-55页
        一、回到仪式本身第46-48页
        二、人类学关于仪式的讨论第48-53页
        三、“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仪式第53-55页
第二章 传播仪式观的实践化发展第55-81页
    第一节 传播仪式观研究的实践转向第55-64页
        一、传播仪式观的实践向度第55-57页
        二、媒介事件第57-59页
        三、媒介仪式第59-62页
        四、仪式传播第62-64页
    第二节 从传播仪式观到仪式化传播第64-73页
        一、从传播仪式观到仪式传播第64-65页
        二、从仪式化到仪式化传播第65-73页
    第三节 仪式化传播的功能指向第73-81页
        一、调节“媒介时空偏倚”、实现时空平衡第73-74页
        二、摆脱人性卑贱琐碎、实现社会教化第74-77页
        三、拓展社会认同空间、构筑社会共识第77-81页
第三章 仪式化传播的中国语境: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第81-104页
    第一节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第81-91页
        一、构筑社会共同体的精神交往观第81-84页
        二、弘扬主人翁意识的群众办报观第84-87页
        三、凝聚社会共识的舆论引导观第87-89页
        四、致力于建设的正面宣传观第89-91页
    第二节 仪式化传播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语境第91-97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为指导第91-93页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为仪式化传播提供丰富的理论给养第93-95页
        三、仪式化传播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的有效践行第95-97页
    第三节 仪式化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内在关联第97-104页
        一、共同的社会背景: 失序第97-98页
        二、共同的价值立场: 建设第98-100页
        三、共同的实现机制: 民主第100-102页
        四、共同的目标追求: 认同第102-104页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现状透视第104-130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其培育第104-110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其内涵第104-107页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第107-109页
        三、传播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第109-110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第110-121页
        一、强调实用主义,缺失人文关怀第113-114页
        二、注重信息传达,忽视文化意义第114-115页
        三、关注传播结果,忽视参与过程第115-117页
        四、强调传者权威,忽视公众智慧第117-118页
        五、强调信息数量,忽视价值意义第118-121页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问题根源分析第121-130页
        一、传播观念局限导致缺少整体视野第121-124页
        二、传播技术扩张导致缺乏人文关怀第124-127页
        三、媒介商业化运作导致缺失民主立场第127-130页
第五章 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化传播框架第130-147页
    第一节 仪式化传播框架: 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议题第130-135页
        一、传播框架: 在“选择强调”中实现价值观建构第131-132页
        二、仪式化传播: 理想的价值观传播框架第132-135页
    第二节 仪式化传播框架之源: “传统的发明”第135-142页
        一、“传统的发明”的内涵第136-137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需要“传统的发明”第137-139页
        三、在“传统的发明”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39-140页
        四、电视成人礼: 媒体“发明的传统”第140-142页
    第三节 仪式化传播框架之基: 社会生活第142-147页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化传播贯穿于社会生活中第142-143页
        二、把民意落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化传播实践中第143-147页
第六章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化传播空间第147-162页
    第一节 仪式化空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第147-151页
        一、空间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47-148页
        二、空间影响人们对传播内容的解释与选择第148-150页
        三、空间是国家意识形态传输的重要载体第150-151页
    第二节 仪式化传播空间之基: 国家治理第151-156页
        一、从统治走向治理第151-152页
        二、参与是治理与仪式的共同属性第152-154页
        三、治理使民众日常生活成为仪式化传播空间第154-156页
    第三节 仪式化传播空间之器:国家仪式第156-162页
        一、国家仪式的内涵第156-157页
        二、国家仪式: 凝聚国家认同的重要手段第157-158页
        三、仪式化传播拓展国家仪式的传播空间第158-162页
第七章 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化传播语言第162-179页
    第一节 故事: 仪式化传播语言第162-166页
        一、信息传播的故事属性第163-165页
        二、仪式需要故事来建构和表达第165-166页
    第二节 故事的力量第166-172页
        一、故事的“道德力量”: 沟通体验与情感第166-169页
        二、故事的“叙事力量”: 建构想象的共同体第169-172页
    第三节 在故事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72-179页
        一、追求“有味道”的表达第173-175页
        二、从《新闻联播》到《感动中国》第175-176页
        三、《三峡日报》: 讲个故事给党听第176-177页
        四、《荆门晚报》: “红色讲述”第177-179页
第八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化传播问题防范与努力方向第179-191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化传播中的潜在问题第179-186页
        一、仪式“官方化”弱化公众参与第179-181页
        二、仪式“商业化”销蚀社会建构功能第181-183页
        三、仪式“形式化”阻碍观念情感表达第183-186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化传播的努力方向第186-191页
        一、构建媒介事件与民意的关联第186-187页
        二、注重核心价值与仪式的有机结合第187-189页
        三、把握实践性与仪式性的平衡第189-190页
        四、建立历史、现在与未来的链接第190-191页
结束语: 从“政治独白”走向“参与共享”第191-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10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第210-211页
后记第211-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脂酶Cγ2和蛋白磷酸酶2ACα在B细胞自身免疫和早期发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再生水作为河湖景观用水的地下水环境效应研究--以潮白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