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 第12-13页 |
1.2.2 公务员培训评估指标体系 | 第13-14页 |
1.2.3 公务员培训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2.4 简要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6页 |
1.4 预期效果与创新 | 第16-18页 |
1.4.1 预期效果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概念界定与理论模型 | 第18-27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公务员 | 第18页 |
2.1.2 公务员培训 | 第18-19页 |
2.1.3 公务员培训质量评估 | 第19页 |
2.2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培训迁移理论 | 第21-22页 |
2.3 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 第22-27页 |
2.3.1 柯式培训评估模型 | 第23-24页 |
2.3.2 CIPP培训评估模型 | 第24页 |
2.3.3 CIRO培训评估模型 | 第24页 |
2.3.4 Hamblin五级评估模型 | 第24-25页 |
2.3.5 Phillips五级评估模型 | 第25-26页 |
2.3.6 Kaufman五级评估模型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西安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3.1 调研概况 | 第27-28页 |
3.2 西安市公务员培训概况 | 第28页 |
3.3 西安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现状 | 第28-35页 |
3.3.1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工作重视程度 | 第28-29页 |
3.3.2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主体情况 | 第29-30页 |
3.3.3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采用的方法 | 第30页 |
3.3.4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3.3.5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应用 | 第31-32页 |
3.3.6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反馈情况 | 第32-33页 |
3.3.7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质量和公众满意度 | 第33页 |
3.3.8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改进方向 | 第33-35页 |
3.4 西安市公务员培训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3.4.1 重培训轻评估的思想依然比较明显 | 第35页 |
3.4.2 培训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比较保守 | 第35-36页 |
3.4.3 培训评估结果的反馈不太理想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51页 |
4.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3页 |
4.1.1 选择指标的原则 | 第37页 |
4.1.2 选择指标的步骤 | 第37-38页 |
4.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页 |
4.1.4 评估指标的解释 | 第38-43页 |
4.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 第43-47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步骤 | 第43-46页 |
4.2.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47页 |
4.3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公务员培训效果 | 第47-51页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第47-50页 |
4.3.2 评估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保障措施 | 第51-58页 |
5.1 制度保障措施 | 第51-52页 |
5.1.1 制定完善培训评估相关政策 | 第51页 |
5.1.2 明确评估过程中各参与方主要责任 | 第51-52页 |
5.2 组织保障措施 | 第52-55页 |
5.2.1 加强对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视 | 第52-53页 |
5.2.2 引进培养培训评估专业人才 | 第53-54页 |
5.2.3 积极探索培训评估政府购买的新思路 | 第54-55页 |
5.3 技术保障措施 | 第55-58页 |
5.3.1 检验优化评估指标体系 | 第55-56页 |
5.3.2 科学设计评估问卷 | 第56-57页 |
5.3.3 熟练掌握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与使用技巧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