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前言 | 第9-12页 |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2.1.1 互动 | 第12页 |
2.1.2 师生互动 | 第12-13页 |
2.1.3 家校互动 | 第13-14页 |
2.2 体育教师参与师生互动的特点 | 第14-15页 |
2.3 初中生身体、心理特征与互动 | 第15-16页 |
2.3.1 性别差异对于初中生身心特征影响 | 第15-16页 |
2.3.2 生活环境对于初中生身心特征的影响 | 第16页 |
2.4 国内体育教育观念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4.1 强化素质教育与师生互动和家校互动 | 第16-17页 |
2.4.2 教育观念指导思想的转变 | 第17-18页 |
2.5 关于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2.5.1 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互动问题 | 第18-19页 |
2.5.2 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2.5.3 课程教学过程改革的问题 | 第20-21页 |
2.5.4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价中的互动问题 | 第21-23页 |
2.6 课外或校外师生互动与“转动课堂” | 第23页 |
2.7 关于家校互动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3.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25-27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27-47页 |
4.1 体育教师、教研员的访谈 | 第27-28页 |
4.2 教学与互动实例叙述与分析 | 第28-40页 |
4.2.1 理论课实践概述与分析 | 第28-30页 |
4.2.2 实践课教学概述与分析 | 第30-33页 |
4.2.3 家校互动实例阐述与分析 | 第33-40页 |
4.3 学生身心变化分析 | 第40-47页 |
4.3.1 运动成绩的变化 | 第40-45页 |
4.3.2 心理健康变化分析 | 第45-47页 |
5.结论与建议 | 第47-49页 |
5.1 结论 | 第47页 |
5.1.1 师生互动与家校互动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的快速提高.. | 第47页 |
5.1.2 多种方式的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 | 第47页 |
5.1.3 家校互动能够配合体育教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第47页 |
5.2 建议 | 第47-48页 |
5.3 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6.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7.附件 | 第52-57页 |
8.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