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适度性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选题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三)选题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2-25页 |
一、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概述 | 第12-20页 |
(一)知识产权的私权本质 | 第13-15页 |
(二)海关行政权介入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内容 | 第16-19页 |
(四)TRIPS协议中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 第19-20页 |
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行成与发展 | 第20-24页 |
(一)世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22页 |
(二)我国知识产权海关行政保护的形成与发展 | 第22-24页 |
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平衡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失衡的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一、两种启动模式导致海关在执法中权利和义务的失衡 | 第25-28页 |
(一)海关两种不同执法模式 | 第25页 |
(二)两种执法模式的异同 | 第25-28页 |
二、权利人对于海关行政保护过度依赖 | 第28-29页 |
三、权利人的权利滥用 | 第29-32页 |
四、和解制度下的行政权的不适当干预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与其他发达国家在海关知识产权的比较 | 第34-37页 |
一、与美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比较 | 第34-35页 |
二、与欧盟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比较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完善海关对知识产权适度保护的建议 | 第37-42页 |
一、实施权利的分类保护 | 第37-38页 |
二、正确认识海关执法能力的不足 | 第38-39页 |
三、强化私权保护,慎重对待和解 | 第39-40页 |
四、重视私权属性的对抗性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