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9-14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吴大羽、赵无极和朱德群艺术发展历程 | 第17-29页 |
1.1 中国抽象油画的奠基人——吴大羽 | 第17-20页 |
1.1.1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具象时期 | 第17-18页 |
1.1.2 20世纪60年代——意象时期 | 第18-19页 |
1.1.3 20世纪80年代——抽象时期 | 第19-20页 |
1.2 现代抒情抽象艺术的代表——赵无极 | 第20-25页 |
1.2.1 20世纪50年代——符号化时期 | 第21-23页 |
1.2.2 20世纪60年代——灰暗动荡时期 | 第23-24页 |
1.2.3 20世纪80年代——明亮平和时期 | 第24-25页 |
1.3 首位华人法兰西学院终身院士——朱德群 | 第25-29页 |
1.3.1 20世纪60年代——铁线时期 | 第25-27页 |
1.3.2 20世纪70年代——光线时期 | 第27页 |
1.3.3 20世纪80年代——冬雪时期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吴大羽、赵无极、朱德群抽象油画艺术分析 | 第29-52页 |
2.1 艺术思想 | 第29-31页 |
2.1.1 吴大羽——势象采韵形与色连贯融东西 | 第29-30页 |
2.1.2 赵无极——虚实相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第30页 |
2.1.3 朱德群——阴阳物我天人合一赋诗情 | 第30-31页 |
2.2 艺术表现特征 | 第31-34页 |
2.2.1 吴大羽——真挚率性色彩熠熠生辉 | 第31-32页 |
2.2.2 赵无极——浩瀚空灵空间广阔无垠 | 第32-33页 |
2.2.3 朱德群——璀璨跳跃光影绚丽神秘 | 第33-34页 |
2.3 艺术表现手法 | 第34-52页 |
2.3.1 吴大羽抽象油画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 | 第34-38页 |
2.3.1.1 恣意潇洒自由写意的线 | 第34-35页 |
2.3.1.2 自由拼接的空间合唱 | 第35-36页 |
2.3.1.3 离心式构图 | 第36-37页 |
2.3.1.4 变化无穷的蓝色 | 第37-38页 |
2.3.2 赵无极抽象油画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 | 第38-44页 |
2.3.2.1 滴洒式的点 | 第38-39页 |
2.3.2.2 充满张力的面 | 第39-40页 |
2.3.2.3 借鉴中国长卷、立轴和马远的构图 | 第40-43页 |
2.3.2.4 水墨晕染的肌理 | 第43-44页 |
2.3.3 朱德群抽象油画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 | 第44-52页 |
2.3.3.1 书法用笔的点 | 第44-46页 |
2.3.3.2 灵动飞扬的线 | 第46-47页 |
2.3.3.3 向心式构图 | 第47-49页 |
2.3.3.4 中国青绿色的使用 | 第49-50页 |
2.3.3.5 油色淋漓的肌理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吴大羽、赵无极、朱德群抽象油画的艺术成就与启示 | 第52-59页 |
3.1 艺术成就 | 第52-56页 |
3.1.1 吴大羽——基于文化自省的寻觅 | 第52-53页 |
3.1.2 赵无极——以西方绘画语言表现中国冥想精神 | 第53-54页 |
3.1.3 朱德群——以油画表现中国水墨精神的大师 | 第54-56页 |
3.2 吴大羽、赵无极和朱德群对艺术教育的启示 | 第56-59页 |
3.2.1 吴大羽——以融汇东西将学生引入艺术殿堂 | 第56-57页 |
3.2.2 赵无极——集东西方之最推陈出新 | 第57-58页 |
3.2.3 朱德群——集东西方思想于绘画自然流露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图片来源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