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 第10-1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20页 |
1.1 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结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2 QSAR研究概述 | 第16-17页 |
1.3 量子计算化学的发展简介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计算方法和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0-23页 |
2.1.1 Thomas-Fermi模型 | 第20-21页 |
2.1.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21-22页 |
2.1.3 Kohn-Sham方程 | 第22-23页 |
2.1.4 交换相关能泛函 | 第23页 |
2.2 QSAR | 第23-28页 |
2.2.1 QSAR的定义 | 第23-24页 |
2.2.2 发展历史 | 第24-25页 |
2.2.3 QSAR的研究步骤 | 第25-28页 |
第3章 异黄酮-缩氨基硫脲结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29页 |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3.3.1 分子几何构型 | 第29-31页 |
3.3.2 键长、键角及二面角几何构型参数 | 第31-32页 |
3.3.3 电荷密度分布 | 第32-33页 |
3.3.4 分子前线轨道 | 第33-35页 |
3.3.5 分子的电子结构参数 | 第35-36页 |
3.4 结论 | 第36-38页 |
第4章 异黄酮-缩氨基硫脲结合物的QSAR研究 | 第38-46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4.3.1 部分结构参数描述符 | 第39-40页 |
4.3.2 线性相关性 | 第40-43页 |
4.3.3 未知抗癌活性的异黄酮-缩氨基硫脲结合物抗肿瘤活性的预测 | 第43-45页 |
4.4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50页 |
5.1 总结 | 第46-47页 |
5.2 展望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