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钢机械设备论文--轧制辅助设备论文

Φ100~Φ150mm棒材二辊矫直机矫直曲率分析及辊型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矫直技术发展概述第11页
    1.2 二斜辊矫直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二辊矫直机发展简介第13页
        1.2.2 国内二辊矫直机发展简介第13-14页
    1.3 国内外二辊矫直机辊型曲线的发展第14-16页
    1.4 本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6-19页
        1.4.1 本文选题的意义第16-17页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棒材二辊矫直理论基础第19-27页
    2.1 棒材弯曲与变形第19-21页
    2.2 矫直过程反弯过程与曲率第21-24页
    2.3 棒材矫直反弯过程中曲率变化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辊型设计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7-43页
    3.1 辊型设计方法的选择第27-28页
    3.2 分段等曲率矫直原理与辊型设计第28-37页
        3.2.1 分段等曲率矫直原理第28-29页
        3.2.2 分段等曲率矫直辊型的计算第29-37页
    3.3 二辊矫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3.1 棒材模型的建立第37-38页
        3.3.2 矫直辊模型的建立第38页
        3.3.3 二辊矫直机的简化模型第38-39页
    3.4 二辊矫直有限元仿真参数设置第39-42页
        3.4.1 定义材料特性第39-40页
        3.4.2 定义接触条件第40-42页
        3.4.3 载荷工况和作业参数的定义第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矫直过程有限元分析及辊型的修正第43-61页
    4.1 棒材二辊矫直过程分析第43-45页
        4.1.1 棒材咬入阶段第43页
        4.1.2 稳定矫直阶段第43-45页
        4.1.3 棒材抛出阶段第45页
    4.2 棒材矫直效果分析第45-49页
        4.2.1 棒材直线度分析第46-47页
        4.2.2 棒材椭圆度分析第47-48页
        4.2.3 矫直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第48-49页
    4.3 矫直段辊缝曲率值的修正第49-56页
        4.3.1 等曲率矫直段曲率的选择第49-52页
        4.3.2 过渡段曲率计算第52-54页
        4.3.3 修正后的辊型第54-56页
    4.4 辊型修正后的矫直效果分析第56-60页
        4.4.1 修正后辊棒接触情况分析第56-57页
        4.4.2 直线度分析第57-58页
        4.4.3 椭圆度分析第58-59页
        4.4.4 表面残余应力分析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矫直力能参数与矫直辊调角分析第61-73页
    5.1 二辊矫直机力能参数分析第61-65页
        5.1.1 二辊矫直的矫直力分析第61-62页
        5.1.2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能耗第62-64页
        5.1.3 二辊矫直力的模拟结果第64-65页
    5.2 矫直辊倾斜角调节分析第65-72页
        5.2.1 工件半径改变时辊子的调角分析第66-68页
        5.2.2 工件材料改变时辊子的调角分析第68-69页
        5.2.3 矫直辊调角的编程计算第69-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介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轧L型钢的孔型设计及模拟研究
下一篇:厚板轧机附加弯矩和轧机刚度与轧制力偏差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