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控制机件论文

弹簧全启式安全阀排量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安全阀概述第12-13页
        1.2.1 安全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2-13页
        1.2.2 安全阀性能要求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概述第13-20页
        1.3.1 安全阀试验研究第14-17页
        1.3.2 安全阀流场模拟第17-20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安全阀稳态与瞬态开启过程数值分析第21-28页
    2.1 CFD原理第21页
    2.2 Pro/E建模及ANSYS ICEM CFD网格划分第21-23页
    2.3 CFX-Pre定义第23-25页
        2.3.1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23-24页
        2.3.2 初始值设定第24页
        2.3.3 CEL语言第24-25页
    2.4 求解器控制第25-26页
    2.5 模拟可靠行分析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稳态与瞬态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28-38页
    3.1 模拟结果的定性云图对比分析第28-30页
        3.1.1 密度场第28-29页
        3.1.2 速度场第29-30页
        3.1.3 压力场第30页
    3.2 模拟结果的路径对比分析第30-35页
        3.2.1 帘面不同路径上流场参数对比分析第31-33页
        3.2.2 传统喉部不同路径上流场参数对比分析第33-35页
    3.3 模拟结果的定量对比分析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临界流动及排量计算方法研究第38-56页
    4.1 不同规格安全阀超音速流动分析第38-43页
        4.1.1 某稳定开高下超音速变化规律初探第39-40页
        4.1.2 不同工况安全阀不同稳定开高的超音速变化规律分析第40-41页
        4.1.3 不同规格安全阀不同稳定开高超音速变化规律分析第41-43页
    4.2 稳排阶段其他流场参数分析第43-44页
    4.3 传统喉部流动状态分析第44-49页
        4.3.1 喉部流动变化情况分析第44-46页
        4.3.2 喉部不同位置排量变化情况分析第46-49页
    4.4 安全阀帘面出口处流动状态分析第49-52页
        4.4.1 帘面出口处有效排放面积计算第50-51页
        4.4.2 帘面出口处排量变化分析第51-52页
    4.5 排量计算方法评估第52-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安全阀排量评估技术研究第56-65页
    5.1 不同稳定开高下排量评估方法研究第56-61页
        5.1.1 整定压力对不同稳定开高下排量的影响分析第56-58页
        5.1.2 超压对不同稳定开高下排量的影响分析第58-59页
        5.1.3 安全阀规格对不同稳定开高下排量的影响分析第59-61页
    5.2 某一稳定开高下排量评估方法研究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安全阀超压全开启试验第65-79页
    6.1 引言第65-67页
        6.1.1 试验目的第65页
        6.1.2 试验内容第65-66页
        6.1.3 试验装置介绍第66-67页
    6.2 液压标定试验第67-71页
        6.2.1 上下阀芯传感器和升力传感标定第67-68页
        6.2.2 位移传感器的标定试验及评估第68-70页
        6.2.3 压力传感器标定第70-71页
    6.3 气体全开启试验第71-72页
        6.3.1 试验平台搭建第71-72页
        6.3.2 试验步骤第72页
    6.4 数据处理分析第72-74页
        6.4.1 位移传感器数据第72-73页
        6.4.2 阀芯传感器数据第73页
        6.4.3 检测法兰数据第73页
        6.4.4 升力传感器数据第73-74页
    6.5 实验对比验证第74-78页
        6.5.1 稳态模拟与固定开高试验的对比第74页
        6.5.2 瞬态模拟与动态开启试验的对比第74-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结论第79-80页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件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共轴混联机构运动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
下一篇:基于性能指标的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输入选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