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张伯驹词艺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张伯驹生平和创作概况第11-20页
    1.1 青年张伯驹的思想转变第11-14页
    1.2 “名士生活”与《丛碧词》第14-16页
        1.2.1 张伯驹的“名士生活”第14-16页
        1.2.2 《丛碧词》的结集第16页
    1.3 晚年张伯驹的人生境界及其作品第16-20页
        1.3.1 晚年张伯驹人生境界第16-18页
        1.3.2 晚年张伯驹的作品第18-20页
第2章 张伯驹词艺术渊源考论第20-32页
    2.1 “南唐之骨,北宋之神”第20-28页
        2.1.1 语言材料的整合、化用第21-22页
        2.1.2 情感、风格的自觉接受第22-28页
    2.2 东坡词之影响第28-32页
        2.2.1 以诗为词第28-30页
        2.2.2 对苏轼人生境界的认同第30-32页
第3章 张伯驹词艺术构思研究第32-46页
    3.1 语言艺术第32-38页
        3.1.1 晓畅与文雅兼具的语言特色第32-34页
        3.1.2 文意兼胜的语典运用第34-36页
        3.1.3 疏而有当的事典运用第36-38页
    3.2 抒情艺术第38-42页
        3.2.1 曲折蕴藉的抒情风格第38-40页
        3.2.2 融情于物的抒情方式第40-42页
    3.3 写景艺术第42-46页
        3.3.1 白描手法的运用第42-43页
        3.3.2 景色的立体化呈现第43-44页
        3.3.3 善于造境,意在言外第44-46页
第4章 张伯驹词艺术风格研究第46-59页
    4.1 清丽俊逸,温文闲雅第46-51页
        4.1.1 清丽词境与俊逸之气第46-48页
        4.1.2 闲雅——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追求第48-51页
    4.2 清峻峭拔,情韵深美第51-54页
        4.2.1 清峻峭拔——精警的历史评论与深沉的人生哲思第51-53页
        4.2.2 深美词境的营造第53-54页
    4.3 沉郁苍凉,旷然多气第54-59页
        4.3.1 沉郁苍凉——中年经历与词风的转变第54-56页
        4.3.2 旷达的态度和以气贯穿的创作第56-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裕钊诗文研究
下一篇:汉文化视域下的高丽稗说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