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1.张裕钊的生平介绍 | 第9-10页 |
2.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1章 张裕钊文学理论的来源 | 第13-21页 |
1.1 义理为主,“义理、考据、文章”相结合 | 第14-17页 |
1.1.1 以“义理”为主 | 第14-15页 |
1.1.2 “义理、考证、文章”三结合 | 第15-17页 |
1.2 “阴阳刚柔”风格论 | 第17-19页 |
1.3 “意辞气法”的统一 | 第19-21页 |
第2章 张裕钊的文学理论主张 | 第21-30页 |
2.1 义理为主,考据、词章辅之 | 第21-28页 |
2.1.1 义理与考据的关系:兼取汉宋,明道为主,考据辅之 | 第22-24页 |
2.1.2 义理与辞章的关系:以意为主,辞气法胥从之,自然是最高境界 | 第24-28页 |
2.2 文学写作的艰辛与为文者的心态 | 第28-30页 |
第3章 张裕钊的诗文创作 | 第30-55页 |
3.1 张裕钊诗文创作的思想内容 | 第30-49页 |
3.1.1 政治观念 | 第30-42页 |
3.1.2 人生态度 | 第42-48页 |
3.1.3 道德情操 | 第48-49页 |
3.2 张裕钊诗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 第49-55页 |
3.2.1 避俗求雅 | 第50-51页 |
3.2.2 寓平淡于雄奇 | 第51-53页 |
3.2.3 萧疏暗淡 | 第53-55页 |
第4章 张裕钊的影响 | 第55-59页 |
4.1 张裕钊对莲池书院诸生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 张裕钊对晚清桐城派的影响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