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城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18-35页 |
2.1 风险与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2.1.1 风险的概念 | 第18-20页 |
2.1.2 风险管理的分类 | 第20页 |
2.1.3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 第20-21页 |
2.2 风险识别理论 | 第21-24页 |
2.2.1 项目风险识别的概念和流程 | 第21-23页 |
2.2.2 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23-24页 |
2.3 风险分析理论 | 第24-29页 |
2.3.1 项目风险分析的概念与流程 | 第24-25页 |
2.3.2 项目风险分析的方法 | 第25-29页 |
2.4 风险应对理论 | 第29-31页 |
2.4.1 项目风险应对的概念 | 第29-30页 |
2.4.2 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第30-31页 |
2.5 风险监控理论 | 第31-32页 |
2.5.1 项目风险监控的概念 | 第31-32页 |
2.5.2 项目风险监控的方法 | 第32页 |
2.6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第32-35页 |
2.6.1 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 第32-33页 |
2.6.2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 第33-35页 |
第3章 营城煤矿技术改造项目概况 | 第35-39页 |
3.1 项目建设情况 | 第35-37页 |
3.1.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 第35页 |
3.1.2 技术改造工程概况 | 第35-37页 |
3.2 技术改造工程概况 | 第37页 |
3.3 组织管理概况 | 第37-39页 |
第4章 营城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 第39-62页 |
4.1 营城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 第40-41页 |
4.1.1 安全风险因素识别的方法 | 第40页 |
4.1.2 安全风险因素识别的结果 | 第40-41页 |
4.2 营城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第41-62页 |
4.2.1 安全风险因素分析的方法 | 第41-43页 |
4.2.2 主要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分析 | 第43-47页 |
4.2.3 环境方面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第47-55页 |
4.2.4 机器方面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第55-60页 |
4.2.5 人员方面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第60-62页 |
第5章 营城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 第62-72页 |
5.1 营城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 第62-67页 |
5.1.1 环境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 第62-64页 |
5.1.2 机器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 第64-65页 |
5.1.3 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 第65-67页 |
5.2 营城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危险源预警与控制 | 第67-72页 |
5.2.1 危险源预警流程 | 第67页 |
5.2.2 预警等级设置与预警信号选择 | 第67-68页 |
5.2.3 环境方面危险源的预警与控制 | 第68-70页 |
5.2.4 机器方面危险源的预警与控制 | 第70页 |
5.2.5 人员方面危险源的预警与控制 | 第70-72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后记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