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电动汽车服务网络境下的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外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2 电动汽车有序充换电空间调度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服务网络环境下的能量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服务网络环境下的能量管理系统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9-29页 |
2.1 电动汽车服务网络环境下能量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 第19-20页 |
2.1.1 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19-20页 |
2.1.2 服务网络的主要功能 | 第20页 |
2.2 锂离子电池基本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3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2-23页 |
2.4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 第23-25页 |
2.4.1 电池充电特性 | 第24页 |
2.4.2 电池放电特性 | 第24-25页 |
2.5 电池剩余电量及SOC估算方法 | 第25-28页 |
2.5.1 电池剩余电量 | 第25页 |
2.5.2 常用SOC估算方法 | 第25-27页 |
2.5.3 现有SOC估算方法性能分析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服务网络环境下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 第29-39页 |
3.1 电池管理系统分析 | 第29页 |
3.2 电池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 第29-30页 |
3.3 主控模块 | 第30-32页 |
3.3.1 电源模块 | 第30-31页 |
3.3.2 复位模块 | 第31页 |
3.3.3 系统时钟模块 | 第31-32页 |
3.3.4 Jtag模块 | 第32页 |
3.4 通信模块 | 第32-33页 |
3.5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3-37页 |
3.5.1 电压采集模块 | 第33-34页 |
3.5.2 电流采集模块 | 第34-35页 |
3.5.3 温度采集模块 | 第35-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基于修正的安时计量法的SOC估算方法研究 | 第39-49页 |
4.1 影响SOC估算的主要因素 | 第39-40页 |
4.2 修正的安时计量法的SOC估算 | 第40-47页 |
4.2.1 修正型安时计量法模型 | 第40-46页 |
4.2.2 算法流程图 | 第46-47页 |
4.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服务网络环境下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空间有序调度策略 | 第49-65页 |
5.1 电动汽车充换电空间有序调度策略整体框架 | 第49-50页 |
5.2 电动汽车空间特性分析 | 第50-53页 |
5.2.1 电动汽车用户侧分析 | 第50页 |
5.2.2 充换电站侧分析 | 第50-52页 |
5.2.3 电动汽车充换电的假设 | 第52-53页 |
5.3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有序充电空间调度模型 | 第53-60页 |
5.3.1 目标函数 | 第53-55页 |
5.3.2 约束条件 | 第55-56页 |
5.3.3 空间调度策略分析与求解 | 第56-60页 |
5.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5.4.1 算例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