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着眼点和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5.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5.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评价指南》的基本理论与内容分析 | 第14-28页 |
2.1 《评价指南》的基本理论 | 第14-19页 |
2.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2 评价指南的功能 | 第15-16页 |
2.1.3 评价指南的设计原则 | 第16-18页 |
2.1.4 评价指南的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2.2 《评价指南》的内容分析 | 第19-28页 |
2.2.1 《评价指南》中的“基本理念”分析 | 第19-24页 |
2.2.2 《评价指南》中的“评价框架”分析 | 第24-25页 |
2.2.3 《评价指南》中的“实施建议”分析 | 第25-26页 |
2.2.4 《评价指南》中的“评价案例”分析 | 第26-28页 |
第3章 《评价指南》在教学中的应用 | 第28-46页 |
3.1 口头作业的评价 | 第28-32页 |
3.1.1 口头作业的评价内容 | 第28页 |
3.1.2 口头作业的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3.1.3 口头作业的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3.1.4 口头作业的评价案例 | 第30-32页 |
3.2 课堂表现的评价 | 第32-38页 |
3.2.1 课堂表现的评价内容 | 第32-33页 |
3.2.2 课堂表现的评价标准 | 第33-34页 |
3.2.3 课堂表现的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3.2.4 课堂表现的评价案例 | 第35-38页 |
3.3 书面测验的评价 | 第38-46页 |
3.3.1 书面测验的评价内容 | 第38-39页 |
3.3.2 书面测验的评价标准 | 第39-41页 |
3.3.3 书面测验的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3.3.4 书面测验的评价案例 | 第42-46页 |
第4章 《评价指南》应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 第46-51页 |
4.1 《评价指南》应用中取得的效果 | 第46-48页 |
4.1.1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 第46页 |
4.1.2 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进 | 第46-48页 |
4.1.3 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上升 | 第48页 |
4.2 《评价指南》应用中得出的结论 | 第48-51页 |
4.2.1 评价标准应因材施教 | 第49页 |
4.2.2 评价维度应侧重说明 | 第49页 |
4.2.3 评价内容应合理调整 | 第49-50页 |
4.2.4 评价方式应具体阐述 | 第50页 |
4.2.5 评价案例应丰富多样 | 第50-51页 |
第5章 针对《评价指南》应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 第51-55页 |
5.1 分层次制定评价标准 | 第51页 |
5.2 有侧重阐明评价维度 | 第51-52页 |
5.3 按年级调整评价内容 | 第52页 |
5.4 举例子介绍评价方式 | 第52-54页 |
5.5 多角度提供评价案例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