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43页 |
1.1 盅口线虫病 | 第14-16页 |
1.1.1 病原及病原形态 | 第14页 |
1.1.2 生活史与流行 | 第14-15页 |
1.1.3 致病作用和临床症状 | 第15页 |
1.1.4 诊断 | 第15-16页 |
1.1.5 防控 | 第16页 |
1.2 寄生虫虫体鉴定 | 第16-18页 |
1.2.1 形态学鉴定 | 第16页 |
1.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6-18页 |
1.3 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 第18-40页 |
1.3.1 已完成的线虫线粒体全基因组情况 | 第18-25页 |
1.3.2 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特点 | 第25-39页 |
1.3.3 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应用 | 第39-40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0-4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3-55页 |
2.1 材料 | 第43-45页 |
2.1.1 虫体的采集 | 第43页 |
2.1.2 主要的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2.1.3 主要的试剂 | 第44页 |
2.1.4 溶液的配置 | 第44-45页 |
2.1.5 培养基的制备 | 第45页 |
2.1.6 主要应用的生物信息学软件 | 第45页 |
2.2 方法 | 第45-55页 |
2.2.1 虫体的形态学鉴定 | 第45-46页 |
2.2.2 虫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6-49页 |
2.2.3 线粒体基因组的扩增 | 第49-55页 |
3 结果 | 第55-77页 |
3.1 五种虫体形态学鉴定 | 第55-60页 |
3.2 五种虫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60-62页 |
3.3 线粒体基因组扩增结果 | 第62-77页 |
3.3.1 五种线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各个片段的扩增与鉴定 | 第62-65页 |
3.3.2 五种线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 | 第65-73页 |
3.3.3 亲缘关系分析 | 第73-77页 |
4 讨论 | 第77-83页 |
4.1 线虫的鉴定 | 第77-78页 |
4.2 线粒体全基因组 | 第78-80页 |
4.2.1 线粒体全基因组整体特征分析 | 第78-79页 |
4.2.2 线粒体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密码子使用情况 | 第79-80页 |
4.2.3 线虫线粒体tRNA和rRNA基因 | 第80页 |
4.2.4 非编码区 | 第80页 |
4.3 进化分析 | 第80-83页 |
5 结论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个人简历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