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1 奶牛酮病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 乳脂球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2.1 乳脂球膜蛋白的来源、组成和结构模型 | 第17-19页 |
1.2.2 主要乳脂球膜蛋白的特性 | 第19-20页 |
1.2.3 乳脂球膜蛋白基本特性的研究 | 第20-21页 |
1.2.4 乳脂球膜蛋白与能量代谢状态 | 第21页 |
1.2.5 乳脂球膜蛋白与发育和免疫 | 第21-22页 |
1.2.6 展望 | 第22页 |
1.3 乳清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1.3.1 乳清蛋白的生理作用 | 第22-23页 |
1.3.2 抗肿瘤和抗癌作用 | 第23页 |
1.3.3 免疫调节作用 | 第23页 |
1.3.4 改善阻力锻炼引起的肌肉损伤 | 第23-24页 |
1.3.5 降血压和降血糖作用 | 第24页 |
1.3.6 改善苯丙酮尿症 | 第24页 |
1.3.7 保护骨骼 | 第24页 |
1.3.8 展望 | 第24-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2.2 实验动物及样本采集 | 第27-28页 |
2.3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 第28页 |
2.4 乳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2.5 蛋白定量及SDS-PAGE电泳 | 第28-29页 |
2.6 蛋白质的酶切 | 第29页 |
2.7 LC-MS/MS分析 | 第29页 |
2.8 奶牛乳脂球膜蛋白提取及ELISA检测 | 第29-30页 |
2.9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1-43页 |
3.1 酮病奶牛乳清蛋白和乳脂球膜蛋白差异表达分析 | 第31-39页 |
3.1.1 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牛群改良计划(DHI)报告 | 第31-32页 |
3.1.2 蛋白浓度测定及SDS-PAGE电泳 | 第32页 |
3.1.3 鉴定结果的评估和差异蛋白筛选 | 第32-39页 |
3.1.4 GOSlim分析和KEGGPATHWAY分析 | 第39页 |
3.2 酮病奶牛乳脂球膜蛋白炎症功能研究 | 第39-43页 |
3.2.1 血液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 | 第39-40页 |
3.2.2 酮病奶牛炎症相关乳脂球膜蛋白的特征 | 第40-42页 |
3.2.3 炎症相关MFGM蛋白和血液学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 第42-43页 |
4.讨论 | 第43-51页 |
4.1 酮病导致奶牛乳合成功能降低 | 第43-44页 |
4.2 酮病导致奶牛能量代谢紊乱 | 第44-45页 |
4.3 酮病降低奶牛乳汁被动免疫功能 | 第45-47页 |
4.4 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引发酮病奶牛全身性免疫抑制 | 第47-48页 |
4.5 奶牛酮病导致乳腺处于急相期反应 | 第48-51页 |
5.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