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淮南子·主术训》中的内控思想及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问题提出第13-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第18-24页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8-20页
    2.2 《主术训》简介第20-24页
        2.2.1 《淮南子》成书背景第20-22页
        2.2.2 《主术训》在全书中的地位第22-24页
第三章 《主术训》的主要思想第24-40页
    3.1 无为:对管理者的约束第24-29页
        3.1.1 先秦儒家、道家、法家中的无为第24-25页
        3.1.2 主术中的无为第25-29页
    3.2 势:组织中地位的作用第29-31页
    3.3 法:组织制度的强制性与重要性第31-34页
        3.3.1 法家中的法第31-32页
        3.3.2 主术中的法第32-34页
    3.4 用众:充分发挥成员的能量第34-37页
    3.5 利民:控制主体与客体利益的调和第37-40页
        3.5.1 自利第37-38页
        3.5.2 利民第38-40页
第四章 基于《主术训》内控思想的内控理论研究探索第40-66页
    4.1 无为:内部控制的人性假设第40-45页
        4.1.1 经济学的人性假设第40-42页
        4.1.2 人性与民性:《主术训》的人性假设第42-45页
    4.2 治道:内部控制范畴的重新思索第45-51页
        4.2.1 企业的生态系统观第45-47页
        4.2.2 《淮南子》中“天人一体”的治道方式第47-49页
        4.2.3 内部控制:组织进步观与社会发展观第49-51页
    4.3 君势与众势:内部控制的目标第51-58页
        4.3.1 内部控制:对“控制”的“控制”第51-52页
        4.3.2 《主术训》中的“君势”与“众势”第52-54页
        4.3.3 内部控制的目标:对正反馈和负反馈同时抑制以保证系统均衡第54-58页
    4.4 法与德:内部控制的要素第58-66页
        4.4.1 内部控制的要素第58-59页
        4.4.2 法第59-63页
        4.4.3 德第63-66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法与德的统一——德胜洋楼第66-76页
    5.1 公司简介第66-67页
    5.2 德胜洋楼的管理特色第67-73页
        5.2.1 价值观管理第67-68页
        5.2.2 培育君子员工第68-70页
        5.2.3 “1:2:3”的制度第70-71页
        5.2.4 严格的程序管理第71-72页
        5.2.5 重视社会责任,不盲目发展第72-73页
    5.3 案例启示第73-76页
        5.3.1 利民:组织利益和成员利益的统一第73页
        5.3.2 基于“民性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第73-74页
        5.3.3 对于正反馈的主动抑制第74页
        5.3.4 高管认同、企业竞争力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第74-76页
第六章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76-78页
    6.1 研究创新第76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金持有水平与公司业绩及资本性支出的相关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下一篇:SHBY物流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