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动力电池及热安全问题第12-16页
        1.2.1 动力电池研究现状和趋势第12-14页
        1.2.2 动力电池热问题的提出第14-16页
    1.3 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概况第16-28页
        1.3.1 电池热管理系统概述第16-17页
        1.3.2 电池热管理研究现状第17页
        1.3.3 电池热模型研究第17-19页
        1.3.4 动力电池材料研究第19-20页
        1.3.5 基于不同冷却介质散热系统结构研究第20-28页
    1.4 本文研究路线与工作概述第28-31页
第二章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温度性能研究第31-45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生热机理第31-34页
        2.2.1 锂离子电池结构第31-32页
        2.2.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32-33页
        2.2.3 锂离子电池生热机理第33-34页
    2.3 锂离子电池温度性能实验研究第34-40页
        2.3.1 单体电池充放电实验平台搭建第34-35页
        2.3.2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放电电压的影响第35-36页
        2.3.3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充电电压的影响第36-37页
        2.3.4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直流内阻的影响第37-39页
        2.3.5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交流内阻的影响第39-40页
        2.3.6 温度对充放电库伦效率的影响第40页
    2.4 单体电池温升特性研究第40-43页
        2.4.1 充电工况下单体电池温度变化第41-43页
        2.4.2 放电工况下单体电池温度变化第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组风冷散热系统研究第45-74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锂离子电池组风冷散热系统设计第45-46页
    3.3 电池组自然散热与强制风冷散热实验第46-47页
    3.4 电池组散热效果CFD仿真评价方法第47-56页
        3.4.1 CFD控制方程第48-50页
        3.4.2 单体电池的热边界条件与热物性参数第50-51页
        3.4.3 “热—流”耦合传热数值计算方法第51-54页
        3.4.4 电池组几何模型与网格模型建立第54页
        3.4.5 CFD仿真模型设置第54-56页
    3.5 风冷散热效果仿真分析与评价第56-57页
    3.6 电池组风冷散热结构优化设计第57-71页
        3.6.1 电池箱结构单因素影响仿真分析第58-64页
        3.6.2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优化设计第64-71页
    3.7 电池组高密度布置风冷散热效果分析第71-73页
    3.8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冷却板结构优化研究第74-95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冷却板基本模型第74-76页
        4.2.1 冷却板几何模型第74页
        4.2.2 冷却板散热仿真模型第74-76页
    4.3 冷却板结构单因素变化散热效果研究第76-83页
        4.3.1 管径对冷却板散热性能的影响第76-77页
        4.3.2 管距对冷却板散热性能的影响第77-78页
        4.3.3 冷却板厚对冷却板散热性能的影响第78-80页
        4.3.4 冷却管布置形式对冷却板散热性能的影响第80-83页
    4.4 冷却板液冷散热结构优化设计第83-94页
        4.4.1 单目标优化设计及实验评价第83-87页
        4.4.2 多目标优化设计第87-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五章 锂离子电池组液体冷却系统研究第95-108页
    5.1 引言第95页
    5.2 电池组用冷却板第95页
    5.3 电池组液体冷却实验第95-97页
    5.4 电池组冷却效果仿真分析与评价第97-99页
    5.5 电池组冷却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第99-104页
    5.6 冷却板管道阻力分析第104-106页
        5.6.1 冷却板管道减阻设计第104-105页
        5.6.2 CFD仿真模型设置第105页
        5.6.3 曲率直径比对冷却板最高温度的影响第105-106页
        5.6.4 曲率直径比对冷却板压力差的影响第106页
    5.7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结论与展望第108-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附件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齿轮系统振动信号调制机理及非平稳信号稀疏分解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GPU并行的DEM-FEM方法研究及其在越野轮胎沙地行驶性能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