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4页
    一、选题背景第7-9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目的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内容第11-12页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2-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第14-30页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第14-19页
        (一)价值观类型层次的形成与功能第14-16页
        (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内涵与嬗变第16-18页
        (三)近现代不同价值观的交织与影响第18-19页
    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脉络第19-26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19-21页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第21页
        (三)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第21-25页
        (四)十八大以来的新探索第25-26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体现第26-30页
        (一)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第26-27页
        (二)具体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第27-28页
        (三)鲜明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28-30页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第30-46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第30-35页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30-32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第32-33页
        (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33-35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与层次内容第35-42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素第35-38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内在层面第38-40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指向第40-42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色第42-46页
        (一)人民主体性与民族性第42-43页
        (二)意识形态性与阶级性第43页
        (三)时代针对性与实践性第43-44页
        (四)系统层次性与科学性第44页
        (五)历史继承性与开放性第44-46页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逻辑第46-56页
    一、教育引导与形成共识第46-49页
        (一)意识形态工作与主导地位第46-47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引领手段第47-48页
        (三)科学教育体系与机制建设第48-49页
    二、注重践行与规范行为第49-51页
        (一)领导干部带头表率作用第49-50页
        (二)先进模范引领示范作用第50-51页
        (三)群众实践主体基础作用第51页
    三、形成合力与创新机制第51-56页
        (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第52-53页
        (二)落实科学发展是保证第53-54页
        (三)体制机制建设是关键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乡镇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优化研究--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下一篇: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