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于内部控制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2.1 内部控制概念与目标 | 第21页 |
2.2 信用风险概念与特点 | 第21-23页 |
2.2.1 信用风险概念 | 第21-22页 |
2.2.2 信用风险特点 | 第22-23页 |
2.3 信用风险管理内容和程序 | 第23-24页 |
2.3.1 信用风险管理内容 | 第23页 |
2.3.2 信用风险管理程序 | 第23-24页 |
2.4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 第24-29页 |
2.4.1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 第24-26页 |
2.4.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 第26-29页 |
第3章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29-39页 |
3.1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基本情况介绍 | 第29-30页 |
3.2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设立 | 第30-32页 |
3.3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 第32-34页 |
3.3.1 贷前管理制度 | 第32页 |
3.3.2 贷中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3.3.3 贷后管理制度 | 第33-34页 |
3.4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 第34-35页 |
3.5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信用风险评级方法 | 第35-39页 |
3.5.1 五级分类法 | 第35-37页 |
3.5.2 信用评级法 | 第37-39页 |
第4章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53页 |
4.1 不良贷款率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4.1.1 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 | 第39-42页 |
4.1.2 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原因 | 第42-43页 |
4.2 信用评级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4.2.1 信用评级方法存在缺陷 | 第43-44页 |
4.2.2 评级管理不规范分析 | 第44-45页 |
4.3 信用风险集中度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5-50页 |
4.3.1 信用风险集中度不合理 | 第45-49页 |
4.3.2 信用风险集中度不规范分析 | 第49-50页 |
4.4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0-53页 |
4.4.1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缺陷 | 第50-52页 |
4.4.2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不合理分析 | 第52-53页 |
第5章 加强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 第53-61页 |
5.1 增强信用风险内部控制 | 第53-54页 |
5.1.1 协调信用风险的控制成本与收益 | 第53页 |
5.1.2 实现内部控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 第53页 |
5.1.3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 第53-54页 |
5.1.4 形成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机制 | 第54页 |
5.2 清收不良贷款 | 第54-55页 |
5.2.1 强化不良贷款清收能力 | 第54页 |
5.2.2 落实责任与连带清收 | 第54-55页 |
5.3 优化升级信用评级体系 | 第55-56页 |
5.3.1 完善信用数据库 | 第55-56页 |
5.3.2 加强信用风险计量 | 第56页 |
5.3.3 改进信用评级方法 | 第56页 |
5.4 引进资产组合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 第56-58页 |
5.4.1 集团客户信用风险 | 第56-57页 |
5.4.2 区域风险环境评估 | 第57-58页 |
5.4.3 行业信用风险管理 | 第58页 |
5.5 建立全流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 第58-61页 |
5.5.1 做好贷前调查 | 第58-59页 |
5.5.2 加强贷时审查 | 第59页 |
5.5.3 完善贷后管理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