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户县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2 土地适宜性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 研究路线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土地整治 | 第17页 |
2.1.2 土地适宜性评价 | 第17-19页 |
2.1.3 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 | 第19页 |
2.2 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基础理论 | 第19-23页 |
第三章 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23-32页 |
3.1 适宜性评价原则 | 第23-24页 |
3.2 评价单元 | 第24页 |
3.3 模糊综合适宜性评价模型 | 第24-26页 |
3.4 筛选评价指标 | 第26-30页 |
3.4.1 指标筛选常用方法 | 第26-27页 |
3.4.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指标筛选 | 第27-29页 |
3.4.3 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29-30页 |
3.5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30-32页 |
3.5.1 常用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30页 |
3.5.2 基于粗糙集属性重要度的权重模型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分析 | 第32-37页 |
4.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32页 |
4.2 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 | 第32-33页 |
4.3 土地利用条件 | 第33-37页 |
第五章 户县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 | 第37-56页 |
5.1 初选评价指标 | 第37-39页 |
5.1.1 自然因素 | 第38页 |
5.1.2 水资源条件 | 第38页 |
5.1.3 耕地整理迫切度因素 | 第38-39页 |
5.2 筛选评价指标 | 第39-42页 |
5.3 单因子评价分析 | 第42-48页 |
5.3.1 自然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5.3.2 水资源条件分析 | 第45页 |
5.3.3 耕地整理迫切度因素分析 | 第45-48页 |
5.4 计算指标权重 | 第48-49页 |
5.5 模糊综合适宜性评价 | 第49-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