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安康市汉滨区耕地集约利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8页
        2.1.1 土地集约利用第18页
        2.1.2 耕地集约利用第18页
        2.1.3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第18页
    2.2 相关理论第18-21页
        2.2.1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第18-19页
        2.2.2 土地生产潜力理论第19页
        2.2.3 土地集约经营理论第19页
        2.2.4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19-21页
第三章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测算方法第21-30页
    3.1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第21-28页
        3.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第21-24页
        3.1.2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第24页
        3.1.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24-27页
        3.1.4 集约度指数计算第27-28页
        3.1.5 集约度等级划分第28页
    3.2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方法第28-30页
        3.2.1 耕地分区第28-29页
        3.2.2 评价指标合理值确定第29页
        3.2.3 潜力测算方法第29页
        3.2.4 潜力分级方法第29-30页
第四章 汉滨区耕地集约利用现状研究第30-43页
    4.1 研究区域概况第30-31页
        4.1.1 自然条件概况第30页
        4.1.2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第30-31页
        4.1.3 土地利用概况第31页
    4.2 汉滨区耕地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第31-34页
        4.2.1 耕地资源现状分析第31-33页
        4.2.2 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分析第33-34页
    4.3 汉滨区耕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评价第34-43页
        4.3.1 基础数据第34页
        4.3.2 评价指标标准化第34页
        4.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4-36页
        4.3.4 耕地集约度计算及等级划分第36-38页
        4.3.5 耕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结果分析第38-43页
第五章 汉滨区耕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第43-62页
    5.1 确定评价指标合理值第43-49页
        5.1.1 耕地分区第43页
        5.1.2 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第43-49页
    5.2 汉滨区耕地集约利用潜力指数计算与分级第49-52页
        5.2.1 潜力指数计算结果第49-50页
        5.2.2 潜力分级标准确定第50-52页
    5.3 汉滨区耕地集约利用各准则层潜力分析第52-59页
        5.3.1 投入强度潜力分析第54-55页
        5.3.2 利用程度潜力分析第55-56页
        5.3.3 产出效益潜力分析第56-57页
        5.3.4 持续利用潜力分析第57-59页
    5.4 汉滨区耕地集约利用潜力综合分析第59-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结论第62-63页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98页
    附表1 汉滨区耕地集约利用各指标标准化表第67-70页
    附表 2 2013年汉滨区各行政村耕地集约利用度表第70-76页
    附表3 2013年汉滨区各行政村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表第76-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户县为例
下一篇:增温及模拟酸雨对农田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