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Lsi1介导水稻防御UV-B胁迫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0-17页
    1.1 植物应答UVB辐射增强第10-13页
    1.2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和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第13页
    1.3 UV-B辐射增强、硅营养对植物的影响第13-17页
        1.3.1 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的影响第13-15页
        1.3.2 硅营养对植物的影响第15-17页
        1.3.3 Lsi1与PAL及UV-B辐射的关系第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5页
    2.1 材料第17-18页
        2.1.1 实验材料第17-18页
        2.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18页
    2.2 材料种植第18页
    2.3 试验方法第18-25页
        2.3.1 水稻叶片DNA提取及纯化第18-19页
        2.3.2 Tail-PCR第19-21页
        2.3.3 水稻叶片硅含量测定第21页
        2.3.4 电镜观察水稻叶片表面硅质乳突第21页
        2.3.5 生理指标测定第21-22页
        2.3.6 qRT-PCR检侧PAL基因家族在水稻叶片的表达变化第22页
        2.3.7 水稻叶片全蛋白提取第22-23页
        2.3.8 水稻叶片全蛋白双向电泳第23-25页
            2.3.8.1 IEF第23页
            2.3.8.2 第二向电泳SDS-PAGE第23页
            2.3.8.3 2-DE胶的染色、脱色及扫描第23-24页
            2.3.8.4 蛋白差异点的分析第24页
            2.3.8.5 蛋白差异点酶解第24页
            2.3.8.6 蛋白差异点质谱鉴定第24-25页
            2.3.8.7 差异蛋白GO分析第25页
3 结果分析第25-45页
    3.1 Tail-PCR测序结果及Blast分析第25-26页
    3.2 水稻叶片硅含量测定第26页
    3.3 Dular水稻及其Lsi1过表达的转基因水稻叶片的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第26-27页
    3.4 UV-B胁迫前后,不同水稻的生理酶活性及抗氧化物含量变化第27-34页
        3.4.1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第27-28页
        3.4.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第28-29页
        3.4.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第29-30页
        3.4.4 脯氨酸(Pro)含量变化第30-31页
        3.4.5 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第31-32页
        3.4.6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第32-33页
        3.4.7 总酚含量变化第33-34页
        3.4.8 类黄酮含量变化第34页
    3.5 qRT-PCR检测水稻叶片PAL基因家族的表达变化第34-38页
        3.5.1 UV-B辐射下,野生型Lemont、Dular较其自然光照条件下PAL基因家族表达差异第35-36页
        3.5.2 进一步研究各水稻在不同处理下PAL8及PAL10的动态表达情况第36-38页
    3.6 双向电泳第38-45页
        3.6.1 水稻叶片全蛋白提取第38页
        3.6.2 双向电泳差异点分析第38-39页
        3.6.3 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结果及分析第39-45页
4 讨论第45-48页
5 结论第48页
6 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63页
附录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种蜂花粉及其提取物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比较
下一篇:稻瘟病菌中蛋白激酶MoKin1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