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0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比较教育理论简介 | 第12-14页 |
2.1 比较教育的定义 | 第12页 |
2.2 比较教育的方法 | 第12-13页 |
2.2.1 比较教育的基本方法 | 第12-13页 |
2.2.2 比较教育的辅助方法 | 第13页 |
2.3 比较教育的作用 | 第13-14页 |
2.3.1 有利于认识本国教育 | 第13-14页 |
2.3.2 有利于揭示教育规律 | 第14页 |
2.3.3 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 | 第14页 |
2.3.4 有利于加强国际理解 | 第14页 |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材 | 第14-17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3.1.1 教材 | 第14-15页 |
3.1.2 教材结构 | 第15页 |
3.2 物理教材的地位 | 第15-16页 |
3.3 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建设 | 第16-17页 |
第四章 新旧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结构对比研究 | 第17-42页 |
4.1 组织结构 | 第18-36页 |
4.1.1 目录比较 | 第18-19页 |
4.1.2 版面设计 | 第19-24页 |
4.1.3 栏目设置 | 第24-27页 |
4.1.4 图表编排 | 第27-30页 |
4.1.5 实验设计 | 第30-34页 |
4.1.6 习题编制——动手动脑学物理 | 第34-36页 |
4.2 学科结构 | 第36-40页 |
4.2.1 模块知识 | 第36-37页 |
4.2.2 章节知识 | 第37-40页 |
4.3 认知结构 | 第40-41页 |
4.3.1 认知发展层次 | 第40页 |
4.3.2 认知策略指导 | 第40页 |
4.3.3 情感因素 | 第40-41页 |
4.4 本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新旧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 | 第42-49页 |
5.1 课程深度(S) | 第43页 |
5.2 课程广度(G) | 第43-45页 |
5.3 课程难度 | 第45-46页 |
5.4 各个小部分析小结 | 第46-48页 |
5.5 新旧人教版教材整体难度分析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本文研究结论及分析 | 第49-53页 |
6.1 本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6.2 研究分析 | 第50-51页 |
6.3 研究不足和改进之处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