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构件抗冲击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整体结构抗冲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2.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冲击响应分析方法 | 第18-4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结构动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8-24页 |
2.2.1 建立动力平衡方程 | 第19-20页 |
2.2.2 求解动力平衡方程 | 第20-23页 |
2.2.3 设置结构阻尼 | 第23-24页 |
2.3 基于ANSYS/LS-DYNA的冲击荷载下结构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4-29页 |
2.3.1 单元类型 | 第25-26页 |
2.3.2 材料模型 | 第26-27页 |
2.3.3 接触类别 | 第27-29页 |
2.4 分析方法验证 | 第29-34页 |
2.4.1 理论验证 | 第29-31页 |
2.4.2 试验验证 | 第31-34页 |
2.5 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34-38页 |
2.6 冲击响应特征指标 | 第38页 |
2.7 考虑重力效应对结构冲击响应的影响 | 第38-4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冲击荷载作用于子结构处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46-68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响应模式 | 第46-47页 |
3.3 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47-65页 |
3.3.1 子结构轻微损伤 | 第47-51页 |
3.3.2 子结构局部凹陷 | 第51-54页 |
3.3.3 子结构整体坍塌 | 第54-62页 |
3.3.4 子结构冲切破坏 | 第62-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4.冲击荷载作用于主桁架处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失效规律 | 第68-94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响应模式 | 第68-69页 |
4.3 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69-83页 |
4.3.1 结构轻微损伤 | 第69-73页 |
4.3.2 结构局部凹陷 | 第73-77页 |
4.3.3 结构整体坍塌 | 第77-80页 |
4.3.4 结构冲切破环 | 第80-83页 |
4.4 参数分析方案 | 第83-85页 |
4.5 失效模式分布规律 | 第85-91页 |
4.5.1 冲击物质量和速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4.5.2 冲击点位置的影响 | 第86-88页 |
4.5.3 冲击角度的影响 | 第88-89页 |
4.5.4 屋面荷载的影响 | 第89-90页 |
4.5.5 矢跨比的影响 | 第90-9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1-94页 |
5.冲击荷载下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防护方法 | 第94-102页 |
5.1 引言 | 第94页 |
5.2 采用轻屋面法 | 第94-96页 |
5.2.1 失效模式对比 | 第94-95页 |
5.2.2 动态响应对比 | 第95-96页 |
5.3 整体加强法 | 第96-98页 |
5.3.1 失效模式对比 | 第96-97页 |
5.3.2 动态响应对比 | 第97-98页 |
5.4 局部加强法 | 第98-101页 |
5.4.1 失效模式对比 | 第99页 |
5.4.2 动态响应对比 | 第99-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6.1 结论 | 第102-103页 |
6.2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