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城市铁路、市郊铁路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及方案评价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3 总结第1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理论第19-29页
    2.1 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定位及特征第19-20页
        2.1.1 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定位第19页
        2.1.2 城市轨道交通特征第19-20页
    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特性及影响因素第20-22页
        2.2.1 特性第20页
        2.2.2 影响因素第20-22页
    2.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评价概述第22-25页
        2.3.1 评价研究要素第22页
        2.3.2 评价分析流程第22-23页
        2.3.3 评价体系结构模型第23-25页
    2.4 方法与模型第25-27页
        2.4.1 研究方法第25页
        2.4.2 评价思路第25-26页
        2.4.3 评价方法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分析第29-53页
    3.1 线网布局基本形态分析第29-33页
        3.1.1 线网布局基本形态的网络拓扑结构第29-30页
        3.1.2 线网布局网络拓扑结构分析要素第30-31页
        3.1.3 线网布局的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第31-33页
    3.2 线网布局适宜形态第33-38页
        3.2.1 城市空间形态及特征第33-34页
        3.2.2 不同线网布局形态对城市发展影响第34-36页
        3.2.3 适宜城市形态的线网布局形态第36-38页
    3.3 线网布局规模第38-42页
        3.3.1 线网布局规模的影响因素第38-39页
        3.3.2 已有线网布局规模推算方法第39-40页
        3.3.3 基于德尔菲法的线网布局规模推算第40-42页
    3.4 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线网布局第42-52页
        3.4.1 传统线网布局方法第42-43页
        3.4.2 基本思想第43-44页
        3.4.3 线网整体布局第44-45页
        3.4.4 拟定初始线网布局第45-47页
        3.4.5 交通分区的选取第47-49页
        3.4.6 控制节点的确定第49-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3-63页
    4.1 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原则第53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3-56页
        4.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第53-54页
        4.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54-56页
    4.3 评价体系指标说明第56-62页
        4.3.1 交通效益评价指标第56-59页
        4.3.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第59-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第63-73页
    5.1 线网布局方案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第63页
    5.2 确定型属性的线网布局方案交通效益评价第63-67页
        5.2.1 评价模型思想第63-64页
        5.2.2 指标的分类量化第64-65页
        5.2.3 加权PCA-TOPSIS评价模型第65-67页
    5.3 模糊型属性的线网布局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第67-71页
        5.3.1 评价模型思想第67-68页
        5.3.2 指标的分类量化第68-69页
        5.3.3 系统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第69-71页
    5.4 线网布局方案总体综合评价第71-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6 银川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及方案评价实例研究第73-100页
    6.1 银川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研究第73-89页
        6.1.1 适宜线网布局形态分析第73-74页
        6.1.2 基于德尔菲法的线网布局规模推算第74-77页
        6.1.3 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线网布局第77-88页
        6.1.4 与最终线网布局的对比分析第88-89页
    6.2 银川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方案综合评价第89-99页
        6.2.1 线网布局概况第89-90页
        6.2.2 确定型属性的线网布局方案交通效益评价第90-95页
        6.2.3 模糊型属性的线网布局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第95-99页
        6.2.4 线网布局方案总体综合评价第99页
    6.3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7.1 结论第100-101页
    7.2 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IM的地铁土建施工进度管理应用研究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布局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