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基于思科REP协议的上海地铁环网优化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环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 论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7页
    1.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环网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网络的基本分类及特点分析第18-21页
        2.1.1 按照网络拓扑分类第18-21页
        2.1.2 按照地域分类第21页
    2.2 交换式以太网和MAC地址转发第21-22页
    2.3 现行主流网络技术第22-26页
        2.3.1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协议第22-23页
        2.3.2 生成树协议STP第23-24页
        2.3.3 思科私有REP协议第24-26页
            2.3.3.1 REP的组网方式第25页
            2.3.3.2 REP的工作方式第25-26页
            2.3.3.3 REP的特点第26页
    2.4 STP、RSTP和REP对比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上海地铁网络优化问题分析第28-32页
    3.1 上海地铁现行信息网络模型结构分析第28页
    3.2 现行网络拓扑模型第28-29页
    3.3 上海地铁信息网络存在的问题与升级需求分析第29-30页
        3.3.1 冗余备份问题第29-30页
        3.3.2 冗余倒转时间问题第30页
    3.4 传统以太网的缺陷和REP环网的优势第30-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基于REP协议的环网结构优化研究第32-56页
    4.1 上海地铁信息网络环网优化的目标和原则第32-33页
    4.2 优化网络的结构研究第33-34页
    4.3 上海地铁信息网络拓扑各层的基本结构第34-36页
        4.3.1 核心层第35页
        4.3.2 汇聚层第35-36页
        4.3.3 接入层第36页
    4.4 针对信息网络进行优化的关键技术与实际问题第36-54页
        4.4.1 环网设计思路第36-37页
            4.4.1.1 地铁信息网络改造中的环网功能需求第36-37页
            4.4.1.2 环网基本改造思路第37页
        4.4.2 环网结构和拓扑发现过程第37-38页
            4.4.2.1 REP环网结构第37页
            4.4.2.2 拓扑发现过程第37-38页
        4.4.3 环网链路检测机制第38页
        4.4.4 思科REP工作方式第38-39页
        4.4.5 单点故障保护切换第39-46页
            4.4.5.1 单点故障拓扑第39-43页
            4.4.5.2 单环拓扑的应用研究第43-46页
        4.4.6 多点故障保护切换第46-52页
            4.4.6.1 相切环网与相交环网第46页
            4.4.6.2 站点间的环网拓扑模型及多点故障新的问题的抛出第46-49页
            4.4.6.3 多环多点故障恢复倒转问题研究第49-52页
        4.4.7 多环链路在双核心路由中的研究第52-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REP协议在上海地铁环网应用的成果展示第56-64页
    5.1 思科REP示例研究第56-58页
        5.1.1 思科REP配置原理第56页
        5.1.2 节点与端.配置第56-58页
    5.2 上海地铁信息REP环网研究示例第58-63页
        5.2.1 上海地铁REP环网正常拓扑第58-60页
        5.2.2 REP环网核心节点的关键配置第60页
        5.2.3 REP环网一般节点的关键配置第60-61页
        5.2.4 上海地铁REP环网故障拓扑第61-62页
        5.2.5 跳站连接方式第62-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本文的总结和展望第64-66页
    6.1 本文总结第64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宁波港业务管理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WDM的航电光网络仿真与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