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2 研究问题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3 本文结构 | 第11-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2.1 国外交际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研究和运用 | 第12-14页 |
| 2.2 国内交际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研究和运用 | 第14-15页 |
| 2.3 交际教学法中语法教学的原则 | 第15页 |
| 2.4 交际教学法中语法教学的策略 | 第15-17页 |
| 3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3.1 交际教学法的定义 | 第17页 |
| 3.2 交际教学法的起源 | 第17-18页 |
| 3.3 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3.3.1 交际能力 | 第18-19页 |
| 3.3.2 功能语言学 | 第19-21页 |
| 4 实验设计 | 第21-30页 |
| 4.1 实验目的 | 第21页 |
| 4.2 实验对象 | 第21页 |
| 4.3 实验工具 | 第21-22页 |
| 4.4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4.5 实验过程 | 第22-30页 |
| 4.5.1 实验前问卷调查 | 第22页 |
| 4.5.2 实验前水平测试 | 第22-23页 |
| 4.5.3 课堂设计与实录 | 第23-29页 |
| 4.5.4 实验后水平测试 | 第29页 |
| 4.5.5 实验后问卷调查 | 第29-30页 |
| 5 数据分析与实验结果 | 第30-36页 |
| 5.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 5.1.1 实验前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 5.1.2 试验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 5.2 实验试卷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 5.2.1 实验班与控制班前测结果分析 | 第32页 |
| 5.2.2 实验班前测与后测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5.2.3 控制班前测与后测结果分析 | 第33页 |
| 5.2.4 实验班与控制班后测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 5.3 实验结果 | 第34-36页 |
| 6 结论 | 第36-38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 6.2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A | 第40-41页 |
| 附录 B | 第41-42页 |
| 附录 C | 第42-43页 |
| 附录 D | 第43-44页 |
| 附录 E | 第44-45页 |
| 附录 F | 第45-49页 |
| 附录 G | 第49-52页 |
| 附录 H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