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环境信息公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2.1 环境信息 | 第12-13页 |
2.2 环境信息公开 | 第13-14页 |
2.3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14-16页 |
3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渊源 | 第16-21页 |
3.1 公众环境知情权理论 | 第16-17页 |
3.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7-18页 |
3.3 政府环境责任理论 | 第18-19页 |
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3.5 政府失灵理论 | 第20-21页 |
4 国外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9页 |
4.1 美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考察 | 第21-23页 |
4.1.1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立法概况 | 第21-22页 |
4.1.2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4.2 英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考察 | 第23-26页 |
4.2.1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立法概况 | 第23页 |
4.2.2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4.3 日本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考察 | 第26-28页 |
4.3.1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立法概况 | 第26页 |
4.3.2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4.4 国外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29页 |
5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47页 |
5.1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9-32页 |
5.2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现状 | 第32-40页 |
5.2.1 2012年度各省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公开状况 | 第33-34页 |
5.2.2 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 | 第34-38页 |
5.2.3 浙江省七市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公开状况 | 第38-40页 |
5.3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0-47页 |
5.3.1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内容方面存在的不足 | 第41-45页 |
5.3.2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实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5-47页 |
6 完善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相关建议 | 第47-56页 |
6.1 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47-52页 |
6.1.1 扩展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原则 | 第47-48页 |
6.1.2 扩充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范围 | 第48页 |
6.1.3 界定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实体性内容 | 第48-50页 |
6.1.4 构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程序性制度 | 第50-51页 |
6.1.5 增加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方式 | 第51页 |
6.1.6 健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监督和救济机制 | 第51-52页 |
6.2 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运行 | 第52-54页 |
6.2.1 增加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技术保障 | 第52-53页 |
6.2.2 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环境参与意识 | 第53页 |
6.2.3 设置专门负责环境信息公开的机构 | 第53页 |
6.2.4 发挥大众媒介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中的功能 | 第53-54页 |
6.2.5 建立突发事件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绿色通道 | 第54页 |
6.3 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配套措施 | 第54-56页 |
6.3.1 调动非政府环保组织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促进作用 | 第54-55页 |
6.3.2 着手建立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 | 第55-56页 |
7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