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明洞的概念 | 第11页 |
1.1.1 明洞的构造 | 第11页 |
1.1.2 明洞的分类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1 工程概况 | 第11-12页 |
1.2.2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垂直土压力计算理论 | 第16-22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土压力计算理论 | 第16-22页 |
2.2.1 马斯顿(A.Maston)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土柱法 | 第17页 |
2.2.3 普氏压力理论 | 第17-19页 |
2.2.4 泰沙基理论 | 第19-22页 |
3 高填方明洞土压力变化规律及减载模型试验研究 | 第22-53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试验模型制作 | 第22-24页 |
3.2.1 相似理论 | 第22-23页 |
3.2.2 护拱模型的制作 | 第23-24页 |
3.3 高填方明洞室内模型试验准备 | 第24-30页 |
3.3.1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 第24-25页 |
3.3.2 试验场地及边界处理 | 第25-26页 |
3.3.3 试验加载方式 | 第26页 |
3.3.4 压力盒的校验、标定及埋设 | 第26-30页 |
3.4 高填方明洞土压力变化规律室内模型试验 | 第30-37页 |
3.4.1 试验方案及测试内容 | 第30-31页 |
3.4.2 具体试验步骤 | 第31-33页 |
3.4.3 高填方明洞土压力变化规律室内试验测试结果 | 第33-36页 |
3.4.4 高填方明洞土压力变化规律试验成果分析 | 第36-37页 |
3.5 高填方明洞加筋减载模型试验 | 第37-46页 |
3.5.1 加筋减载概述 | 第37-38页 |
3.5.2 高填方明洞加筋减载原理及理论推导 | 第38-42页 |
3.5.3 高填方明洞加筋减载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 第42-45页 |
3.5.4 高填方明洞加筋减载模型试验测试成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3.6 高填方明洞 EPS 板减载模型试验 | 第46-51页 |
3.6.1 概述 | 第46-47页 |
3.6.2 高填方明洞 EPS 板减载概述 | 第47-48页 |
3.6.3 高填方明洞 EPS 板减载模型试验研究 | 第48-50页 |
3.6.4 高填方明洞 EPS 板减载试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 高填方明洞土压力变化规律及减载现场试验研究 | 第53-61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53页 |
4.2 试验目的 | 第53-54页 |
4.3 试验内容 | 第54页 |
4.4 试验方案 | 第54-56页 |
4.5 高填方明洞现场试验土压力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56-61页 |
4.5.1 高填方明洞现场土压力实验结果整理 | 第56-59页 |
4.5.2 高填方明洞现场土压力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5 高填方明洞土压力变化规律及减载数值模拟分析 | 第61-77页 |
5.1 有限元结构分析基本原理 | 第61页 |
5.2 有限元的分析过程 | 第61-62页 |
5.3 岩、土体本构模型 | 第62-63页 |
5.4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63页 |
5.5 单元类型、材料及分析方法的选取 | 第63-66页 |
5.5.1 明洞选用截面形式及地质条件 | 第63页 |
5.5.2 二维平面应变模型的建立 | 第63-66页 |
5.6. 明洞高填土压力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6-77页 |
5.6.1 无减载模型计算结果 | 第66-70页 |
5.6.2 土工格栅减载模型计算结果 | 第70-74页 |
5.6.3 明洞高填土压力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6 高填方明洞力学特性分析 | 第77-85页 |
6.1 高填方明洞安全系数计算 | 第77-80页 |
6.1.1 不减载情况下安全系数计算 | 第77-79页 |
6.2.2 土工格栅减载情况下安全系数计算 | 第79-80页 |
6.2 高填方明洞裂缝宽度验算 | 第80-81页 |
6.3 高填方明洞基底承载力验算 | 第81-8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建议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