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蕨类植物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1 蕨类植物配子体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1.2 蕨类植物胚胎及孢子体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水韭属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研究材料简介 | 第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中华水韭建德居群和台湾水韭配子体及胚胎的发育 | 第18-35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研究材料 | 第19-20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3 结果 | 第22-32页 |
2.3.1 中华水韭建德居群配子体及胚胎的发育 | 第22-30页 |
2.3.2 台湾水韭配子体的发育 | 第30-32页 |
2.4 讨论与分析 | 第32-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中华水韭建德居群和台湾水韭营养器官的发育 | 第35-62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材料方法 | 第36-37页 |
3.2.1 研究材料 | 第36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3.3 结果 | 第37-57页 |
3.3.1 中华水韭建德居群营养器官的发育 | 第37-52页 |
3.3.2 台湾水韭营养器官的结构 | 第52-57页 |
3.4 讨论与分析 | 第57-60页 |
3.4.1 根 | 第57-58页 |
3.4.2 茎 | 第58页 |
3.4.3 叶 | 第58-60页 |
3.5 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中华水韭建德居群和台湾水韭孢子囊的发育及孢子生成 | 第62-76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4.2.1 研究材料 | 第62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62-63页 |
4.3 结果 | 第63-73页 |
4.3.1 中华水韭建德居群孢子囊的发育及孢子特征 | 第63-71页 |
4.3.2 台湾水韭孢子囊结构及孢子特征 | 第71-73页 |
4.4 讨论与分析 | 第73-75页 |
4.5 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