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碳标签制度的公共政策路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碳标签认证制度概述 | 第15-2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1.1 碳足迹 | 第15页 |
2.1.2 碳标签 | 第15-16页 |
2.1.3 碳关税 | 第16页 |
2.1.4 碳交易 | 第16-17页 |
2.2 我国现有的相关认证标识 | 第17-20页 |
2.2.1 能源效率标识 | 第17-18页 |
2.2.2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 | 第18页 |
2.2.3 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 | 第18-19页 |
2.2.4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部分国家地区碳标签制度实践 | 第20-27页 |
3.1 英国 | 第20-21页 |
3.2 欧盟 | 第21-23页 |
3.2.1 政策背景 | 第21-22页 |
3.2.2 政策实践 | 第22-23页 |
3.3 北美 | 第23-25页 |
3.3.1 美国 | 第23-25页 |
3.3.2 加拿大 | 第25页 |
3.4 日本 | 第25-27页 |
3.4.1 政策背景 | 第25-26页 |
3.4.2 政策实践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碳标签制度的公共政策属性 | 第27-35页 |
4.1 政策系统 | 第27-30页 |
4.1.1 政策主体 | 第27-28页 |
4.1.2 政策客体 | 第28页 |
4.1.3 政策环境 | 第28-30页 |
4.2 政策过程 | 第30-35页 |
4.2.1 政策问题 | 第30页 |
4.2.2 政策目标 | 第30-32页 |
4.2.3 政策决策模式 | 第32-35页 |
第五章 我国建立碳标签制度的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35-56页 |
5.1 我国建立碳标签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5-39页 |
5.1.1 必要性 | 第35-37页 |
5.1.2 可行性 | 第37-39页 |
5.2 设定政策目标 | 第39-41页 |
5.3 选择政策工具 | 第41-43页 |
5.4 明确政策主体 | 第43-45页 |
5.4.1 发展改革委 | 第43-44页 |
5.4.2 质检总局 | 第44-45页 |
5.5 落实政策执行 | 第45-51页 |
5.5.1 加强碳标签制度宣传,提高民众认知 | 第45-46页 |
5.5.2 制定碳标签制度执行计划 | 第46-48页 |
5.5.3 构建我国碳标签制度体系的设想 | 第48-51页 |
5.6 政策效果评估 | 第51-56页 |
5.6.1 建立评价标准 | 第52-54页 |
5.6.2 确定评价边界 | 第54页 |
5.6.3 完善评价手段 | 第54页 |
5.6.4 进行评价总结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