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导论 | 第12-18页 |
一、学界研究述评 | 第13-16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 第18-31页 |
一、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8-22页 |
二、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29页 |
三、小结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31-43页 |
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生态危机 | 第31-33页 |
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对90年代以前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33-37页 |
三、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是多学科路径下对生态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探索 | 第37-41页 |
四、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 第43-53页 |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和面临的问题 | 第43-46页 |
二、“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 第46-50页 |
三、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 第50-53页 |
第四章 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 第53-66页 |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53-54页 |
二、科学合理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 第54-58页 |
三、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化进程 | 第58-62页 |
四、发展社会民主,搞好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中国” | 第62-63页 |
五、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人民的生态意识 | 第63-66页 |
结束语 | 第66-6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