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9页 |
(一) 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 | 第19-31页 |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 第19-23页 |
1.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概念厘定 | 第19-20页 |
2.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思想 | 第20-23页 |
(二) 高校创业教育及其理论依据 | 第23-29页 |
1. 创业与创业教育 | 第23-27页 |
2.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理论依据 | 第27-29页 |
(三) 马克思主义人学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关系 | 第29-31页 |
1. 马克思主义人学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点 | 第29页 |
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3. 高校创业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实践途径 | 第30-31页 |
二、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46页 |
(一) 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1-39页 |
1. 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 第31-32页 |
2. 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 第32-39页 |
(二)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2页 |
1. 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目标理念的指导 | 第40页 |
2. 创业教育过程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 第40-41页 |
3. 现有资源难以满足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 第41-42页 |
4. 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 第42页 |
(三)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1. 片面理解人的价值 | 第43页 |
2. 忽视人的主体性 | 第43-44页 |
3.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 第44页 |
4. 淡化人的需要 | 第44-46页 |
三、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 第46-54页 |
(一) 从人的价值出发,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 | 第46-48页 |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 第46页 |
2. 创业教育理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 | 第46-47页 |
3. 转变观念,提高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 | 第47-48页 |
(二) 从主体的人出发,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 第48-50页 |
1. 教育模式由传统“灌输”型向“主体—主体”型转变 | 第48页 |
2. 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 第48-49页 |
3. 构建以人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 第49-50页 |
(三) 从人的需要出发,完善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 第50-54页 |
1. 构建完整系统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 第50-51页 |
2. 创建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 第51-52页 |
3. 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的支援网络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