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1页 |
1 哈耶克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的思想源起及提出背景 | 第11-19页 |
1.1 思想源起 | 第11-14页 |
1.1.1 伯纳德·曼德维尔:人性的自私自利 | 第11-12页 |
1.1.2 大卫·休谟:不可知论 | 第12页 |
1.1.3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 第12-13页 |
1.1.4 亚当·弗格森:社会秩序的形成——人之行动的结果 | 第13-14页 |
1.1.5 卡尔·门格尔:货币起源理论 | 第14页 |
1.2 提出背景 | 第14-19页 |
1.2.1 对计划经济的批判 | 第14-15页 |
1.2.2 对福利国家理论的批判 | 第15-16页 |
1.2.3 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 | 第16-19页 |
2 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基础及内容 | 第19-3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1 真个人主义 | 第19-20页 |
2.1.2 无知的知识观 | 第20-22页 |
2.1.3 进化论理性主义 | 第22-23页 |
2.2 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社会秩序观 | 第23-28页 |
2.2.1 自生自发社会秩序内容 | 第24-27页 |
2.2.2 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的特征 | 第27页 |
2.2.3 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的产生条件 | 第27-28页 |
2.3 自生自发社会秩序与法律 | 第28-34页 |
2.3.1 法律与立法二元观 | 第29-30页 |
2.3.2 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 | 第30-34页 |
3 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之评析 | 第34-40页 |
3.1 对国家建构之法之忽视? | 第34-35页 |
3.2 知识论之困境 | 第35-36页 |
3.3 方法论上“群体主义”论式与“个人主义”论式之间的紧张 | 第36-37页 |
3.4 过分夸大市场的作用 | 第37-38页 |
3.5 法律自身运行问题 | 第38-40页 |
4 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 第40-49页 |
4.1 我国法治建设借鉴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的可行性 | 第40-42页 |
4.1.1 经济的市场化 | 第40-41页 |
4.1.2 文化的契合性 | 第41-42页 |
4.2 我国法治建设借鉴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的困境 | 第42-44页 |
4.2.1 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 第42-43页 |
4.2.2 法律西方化倾向 | 第43页 |
4.2.3 公法的扩张 | 第43-44页 |
4.3 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 第44-49页 |
4.3.1 注重本土资源 | 第44-45页 |
4.3.2 对自由的崇尚 | 第45-47页 |
4.3.3 有限政府之建立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硏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