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 直翅目昆虫发声器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2 蝗虫发声器的构造及特征描述术语 | 第13-14页 |
2.1 构造 | 第13页 |
2.2 特征描述术语 | 第13-14页 |
3 扫描电子显微镜概述 | 第14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1 研究材料 | 第17-19页 |
2 仪器和试剂 | 第1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3.1 样品采集 | 第19页 |
3.2 材料制备 | 第19-20页 |
3.3 电镜样品制备 | 第20页 |
3.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0页 |
3.5 数据统计 | 第20-21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63页 |
1 结果 | 第21-57页 |
1.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21-56页 |
1.2 发声齿结构特征聚类结果 | 第56-57页 |
2 分析 | 第57-63页 |
2.1 发声齿的显微结构在不同科级间的差异 | 第57-58页 |
2.2 发声齿的显微结构在同一科内不同属级间的差异 | 第58-59页 |
2.3 发声齿的显微结构在同一属内不同种间的差异 | 第59-60页 |
2.4 聚类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2.5 蝗虫发声齿的显微结构作为分类依据的可行性分析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1 结论 | 第63页 |
2 创新点 | 第63-64页 |
3 讨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