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松材线虫介绍 | 第11-14页 |
1.1.1 松材线虫的起源与危害 | 第11页 |
1.1.2 松材线虫病的症状 | 第11页 |
1.1.3 松材线虫的分类地位 | 第11-12页 |
1.1.4 松材线虫的寄主范围和生活史 | 第12-13页 |
1.1.5 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 | 第13-14页 |
1.1.6 松材线虫的防治情况 | 第14页 |
1.2 线虫耐寒性的介绍 | 第14-18页 |
1.2.1 线虫耐寒性机制简介 | 第15-17页 |
1.2.2 线虫的耐寒对策类型 | 第17-18页 |
1.3 线虫的性别决定 | 第18-20页 |
1.3.1 遗传因素对线虫性别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2 环境对线虫性别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 试验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试验方法与材料 | 第21-26页 |
2.1 试验菌株 | 第21页 |
2.2 试验虫株 | 第21页 |
2.3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21页 |
2.4 两种温度松材线虫的驯化培养 | 第21-22页 |
2.5 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的体长和雌雄比差异分析 | 第22页 |
2.5.1 温度驯化对松材线虫体长、雌性比的影响 | 第22页 |
2.5.2 15℃驯化下松材线虫转入25℃、30℃持续培养体长和雌雄比的变化 | 第22页 |
2.5.3 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响应温度变化的性别决定时期试验 | 第22页 |
2.6 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22-24页 |
2.6.1 低温胁迫对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6.2 低温暴露对松材线虫存活的影响 | 第23页 |
2.6.2.1 松材线虫低温胁迫处理方法 | 第23页 |
2.6.2.2 松材线虫低温胁迫处理的指标测定 | 第23页 |
2.6.3 不同解冻方式对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生存的影响 | 第23页 |
2.6.4 低温胁迫对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繁殖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2.7 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转录组分析 | 第24-26页 |
2.7.1 试验虫株获得 | 第24页 |
2.7.2 利用Trizol法提取松材线虫RNA | 第24页 |
2.7.3 转录组分析流程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1页 |
3.1 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的体长和雌雄比差异分析 | 第26-35页 |
3.1.1 温度驯化对松材线虫的体长和雌雄比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2 15 ℃驯化下松材线虫转入25℃、30℃持续培养体长和雌雄比的变化 | 第28-34页 |
3.1.3 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响应温度变化的性别决定时期试验 | 第34-35页 |
3.2 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35-38页 |
3.2.1 低温胁迫对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20℃低温胁迫对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生存的影响 | 第36页 |
3.2.3 不同解冻方式对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生存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4 低温胁迫对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繁殖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转录组分析 | 第38-51页 |
3.3.1 质量评估及测序结果 | 第38-40页 |
3.3.1.1 数据质量统计 | 第38-39页 |
3.3.1.2 Reads比对基因组情况 | 第39页 |
3.3.1.3 基因表达量的统计 | 第39-40页 |
3.3.2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 第40-51页 |
3.3.2.1 差异基因表达统计 | 第41-42页 |
3.3.2.2 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 | 第42-43页 |
3.3.2.3 KEGG代谢通路分析 | 第43-44页 |
3.3.2.4 15 ℃与25℃驯化下松材线虫差异基因分析 | 第44-51页 |
4 讨论 | 第51-53页 |
4.1 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的表型差异 | 第51页 |
4.2 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响应极端低温 | 第51-52页 |
4.3 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转录组的分析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