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4-19页 |
1.1 大球盖菇栽培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土壤养分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 土壤微生物量碳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5 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 第18-19页 |
2 材料方法 | 第19-28页 |
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2.2 样地设置和大球盖菇的栽培 | 第20页 |
2.3 土样采取 | 第20-21页 |
2.4 土壤样品养分测定 | 第21-22页 |
2.4.1 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测定 | 第21页 |
2.4.2 土壤pH和田间持水量测定 | 第21页 |
2.4.3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5 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 第22-25页 |
2.5.1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数量测定 | 第22-24页 |
2.5.1.1 分离土壤微生物培养基配方 | 第22-23页 |
2.5.1.2 稀释平板法分离计数 | 第23-24页 |
2.5.1.3 MPN稀释法计数 | 第24页 |
2.5.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 | 第24-25页 |
2.5.3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6 土壤DNA提取、基于细菌16SrDNA的高通量测序以及测序数据分析 | 第25-28页 |
2.6.1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PCR扩增 | 第25-26页 |
2.6.2 PCR产物的混样、纯化以及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 第26页 |
2.6.3 序列信息分析 | 第26-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68页 |
3.1 林下土壤养分 | 第28-41页 |
3.1.1 土壤有机质含量 | 第28-30页 |
3.1.2 土壤全氮含量 | 第30-31页 |
3.1.3 土壤全磷含量 | 第31-33页 |
3.1.4 土壤有效氮含量 | 第33-34页 |
3.1.5 土壤有效磷含量 | 第34-36页 |
3.1.6 土壤有效钾含量 | 第36-37页 |
3.1.7 土壤田间持水量 | 第37-39页 |
3.1.8 土壤pH | 第39-41页 |
3.2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年限对林下土壤微生物影响 | 第41-59页 |
3.2.1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年限对林下土壤主要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41-45页 |
3.2.1.1 土壤好氧细菌数量 | 第41-42页 |
3.2.1.2 土壤丝状真菌数量 | 第42-44页 |
3.2.1.3 土壤放线菌数量 | 第44-45页 |
3.2.2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年限对林下土壤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45-56页 |
3.2.2.1 土壤氨化细菌数量 | 第45-47页 |
3.2.2.2 土壤亚硝酸细菌数量 | 第47-49页 |
3.2.2.3 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 | 第49-50页 |
3.2.2.4 土壤好氧自生固氮菌数量 | 第50-52页 |
3.2.2.5 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 | 第52-53页 |
3.2.2.6 土壤无机磷细菌数量 | 第53-55页 |
3.2.2.7 土壤硫化细菌数量 | 第55-56页 |
3.2.3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年限对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 第56-59页 |
3.3 16 S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林下大球盖菇栽培对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 第59-68页 |
3.3.1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概况 | 第59页 |
3.3.2 物种分布情况 | 第59-61页 |
3.3.3 样品复杂度分析(alphadiversity) | 第61-64页 |
3.3.4 样品比较分析(betadiversity) | 第64-66页 |
3.3.5 环境因子关联分析 | 第66-68页 |
4 讨论 | 第68-72页 |
4.1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年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68-69页 |
4.2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69-71页 |
4.3 高通量测序 | 第71-72页 |
5 结论 | 第72-74页 |
5.1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年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72页 |
5.2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72页 |
5.3 大球盖菇不同栽培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 第72-73页 |
5.4 高通量测序分析 | 第73页 |
5.5 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结果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