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哈贝马斯“商谈理论”论域中的法律与道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2页
第一章 “商谈理论”提出的哲学背景第12-17页
    一、目的理性与主体性哲学的局限性第12-14页
        (一)目的理性的局限性第12页
        (二)理性的分化第12-13页
        (三)主体性哲学的局限性第13-14页
    二、交往范式的提出第14-17页
        (一)何谓“交往范式”第14-15页
        (二)“交往范式”中的关键词第15-17页
第二章 “商谈理论”的构建框架及“法律理论”的位置第17-22页
    一、“商谈理论”的构建框架第17-19页
        (一)以交往理性为核心第17页
        (二)商谈程序的构建第17-19页
    二、“商谈理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生活世界和法律第19-22页
        (一)生活世界:背景知识第19-20页
        (二)法律:强制性力量第20-22页
第三章 “商谈理论”论域中的道德理论与法律理论第22-33页
    一、“商谈理论”视域下的道德第22-30页
        (一)关于道德(规范产生)的论辩规则第22-26页
        (二)如何理解“普遍性原则”第26-30页
    二、“商谈理论”论域下的法律第30-33页
        (一)哲学和社会学双重视角下的“法律”第30-31页
        (二)立法与司法当中的法律与道德第31-33页
第四章 对哈贝马斯道德理论与法律理论的批判第33-37页
    一、概述: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两方的批判第33页
    二、一种弱化了的道德理论?第33-35页
        (一)传统道德理论当中的“道德”内涵第33-34页
        (二)对“后俗成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的论证需要第34-35页
    三、一种乌托邦式的法律理论?第35-37页
        (一)来自卢曼的批判:古典的法律理想如何实现?第35-36页
        (二)对一种“重构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论证需要第36-37页
第五章 反批判:“对后俗成理论”的强调第37-50页
    一、科尔伯格的后俗成道德理论第37-39页
        (一)道德的本质第37-38页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第38-39页
    二、哈贝马斯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改造第39-44页
        (一)交往理论的引入以及互动能力的提出第39-42页
        (二)交互性水平(要求)的提出以及道德发展阶段的形成第42-44页
    三、法律和道德的发展结构第44-48页
        (一)法律和道德意识结构的同一性第44-45页
        (二)社会进化过程中的法律与道德第45-48页
    四、小结:对(文中)来自哲学和社会学视角的批判的回应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司法裁判中的文义解释规则研究
下一篇:我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及其适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