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在药物滥用人员社会融入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一、绪论 | 第10-19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2、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3、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1、药物滥用人员的社会融入研究 | 第12-14页 |
| 2、社会融入理论的发展 | 第14-15页 |
| 3、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 (三)核心概念 | 第16-17页 |
| 1、个案工作 | 第16页 |
| 2、药物滥用人员 | 第16页 |
| 3、社会融入 | 第16-17页 |
| (四)理论视角 | 第17-18页 |
| 1、社会排斥理论 | 第17页 |
| 2、标签理论 | 第17页 |
| 3、优势视角理论 | 第17-18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无结构式访谈法 | 第18页 |
| 2、参与式观察法 | 第18-19页 |
| 二、药物滥用人员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 第19-24页 |
| (一)药物滥用人员社会排斥的表现及原因 | 第19-21页 |
| 1、经济排斥 | 第19-20页 |
| 2、文化排斥 | 第20-21页 |
| 3、关系排斥 | 第21页 |
| (二)影响药物滥用人员社会融入的因素 | 第21-24页 |
| 1、个人心理问题严重 | 第21-22页 |
| 2、家庭支持系统缺失 | 第22-23页 |
| 3、社会支持网络不足 | 第23-24页 |
| 三、个案工作介入的前期准备 | 第24-33页 |
| (一)接案 | 第24页 |
| (二)收集服务对象资料 | 第24-25页 |
| (三)服务对象资料分析 | 第25-29页 |
| 1、服务对象内部优势(S) | 第26页 |
| 2、服务对象内部劣势(W) | 第26-27页 |
| 3、服务对象外部机会(O) | 第27-28页 |
| 4、服务对象外部威胁(T) | 第28-29页 |
| (四)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 | 第29-31页 |
| 1、制定服务目标 | 第29-30页 |
| 2、制定服务计划 | 第30-31页 |
| (五)伦理原则 | 第31-33页 |
| 1、个别化原则 | 第31页 |
| 2、接纳原则 | 第31页 |
| 3、案主自决原则 | 第31-32页 |
| 4、隐私和保密原则 | 第32-33页 |
| 四、个案工作介入的服务过程 | 第33-50页 |
| (一)初期阶段 | 第33-37页 |
| 1、理性情绪治疗,改善不良认知 | 第33-35页 |
| 2、缓解家庭矛盾,改善亲子关系 | 第35-37页 |
| (二)中期阶段 | 第37-46页 |
| 1、巩固家庭关系,恢复家庭支持 | 第37-39页 |
| 2、减轻自卑心理,增强个人信心 | 第39-43页 |
| 3、参与禁毒宣传,树立良好形象 | 第43-46页 |
| (三)后期阶段 | 第46-49页 |
| 1、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自我效能感 | 第46-47页 |
| 2、回顾个案过程,巩固个案成效 | 第47-49页 |
| (四)跟进回访 | 第49-50页 |
| 五、个案工作介入的评估和反思 | 第50-55页 |
| (一)个案过程评估 | 第50-51页 |
| 1、个案完成情况 | 第50页 |
| 2、服务对象满意程度 | 第50页 |
| 3、社工自我评价 | 第50-51页 |
| (二)个案效果评估 | 第51-53页 |
| 1、服务对象戒毒状态评估 | 第52页 |
| 2、家庭关系状态评估 | 第52页 |
| 3、社会交往状态评估 | 第52-53页 |
| 4、个人能力状态评估 | 第53页 |
| (三)专业反思 | 第53-55页 |
| 1、社会支持网络范围较小 | 第53页 |
| 2、社工服务专业性有待提升 | 第53-54页 |
| 3、服务成效的持久性有待跟进 | 第54-55页 |
| 六、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63页 |
| 附录 A | 第59-62页 |
| 附录 B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