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理性设计的探索--gmp事务所创作思想在中国的实践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第10-13页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3-14页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14-17页
        1.5.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2 研究框架第15-17页
2.理性主义设计思想的发展与延续第17-33页
    2.1 理性主义设计思想的发展第17-23页
        2.1.1 德国工业同盟——理性主义设计的开创者第18-19页
        2.1.2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的实践者第19-22页
        2.1.3 乌尔姆与布劳恩——理性主义设计的继承者第22-23页
    2.2 理性主义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第23-27页
        2.2.1 理性主义的萌芽期——古典时期第23-24页
        2.2.2 理性主义的形成期——现代主义时期第24-26页
        2.2.3 理性主义的发展期——现代主义之后第26-27页
    2.3 现代主义建筑理性思想的延续第27-31页
        2.3.1 建筑功能的理性第28-29页
        2.3.2 建筑形式与空间的理性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gmp 事务所创作思想的形成第33-47页
    3.1 gmp 建筑师事务所第34-37页
        3.1.1 创始人冯格康的成长经历第34-35页
        3.1.2 gmp 建筑师事务所简介第35-37页
    3.2 德国文化背景第37-38页
        3.2.1 理性的光芒第37页
        3.2.2 浪漫的气质第37-38页
    3.3 欧洲先锋的影响第38-42页
        3.3.1 密斯·凡德罗的理性建筑设计思想第38-41页
        3.3.2 皮耶尔·鲁基·奈尔维的理性建筑设计思想第41-42页
    3.4 从理性到新理性第42-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gmp 事务所创作思想特征研究第47-65页
    4.1 理性范畴第48-56页
        4.1.1 形式简洁第48-50页
        4.1.2 功能理性第50-51页
        4.1.3 结构与构造逻辑第51-55页
        4.1.4 多样统一性第55-56页
    4.2 感性范畴第56-63页
        4.2.1 对话式设计第56-58页
        4.2.2 隐喻与象征第58-61页
        4.2.3 创新与个性第61-63页
    4.3 本章小结第63-65页
5.gmp 事务所创作思想理性特征及体现第65-93页
    5.1 整体纯粹性第65-71页
        5.1.1 形体完整化第65-67页
        5.1.2 空间整体化第67-69页
        5.1.3 构图均质化第69-71页
    5.2 功能合理性第71-78页
        5.2.1 空间组织的优化第72-75页
        5.2.2 空间形态的塑造第75-78页
    5.3 结构逻辑性第78-82页
        5.3.1 力学逻辑第78-80页
        5.3.2 构造逻辑第80-81页
        5.3.3 体系逻辑第81-82页
    5.4 材料特征性第82-85页
        5.4.1 材料的真实性第82-83页
        5.4.2 材料的创新性与可持续性第83-85页
    5.5 细部精致性第85-90页
        5.5.1 形态的整体协调第86-87页
        5.5.2 界面的含蓄变化第87-88页
        5.5.3 构件的精巧处置第88-90页
    5.6 本章小结第90-93页
6. gmp 事务所创作思想对中国创作实践的启示第93-101页
    6.1 gmp 事务所的特质第93-97页
        6.1.1 理性与感性第93-94页
        6.1.2 坚持与适应第94-96页
        6.1.3 经典与局限第96-97页
    6.2 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启示第97-99页
        6.2.1 对理性设计的追求第97页
        6.2.2 以技术理性为先导第97-98页
        6.2.3 对工作方式的调整第98-99页
    6.3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7. 总结第101-105页
    7.1 gmp 事务所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展望第101-102页
    7.2 理性设计的思考第102-103页
    7.3 本章小节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图录第109-113页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113-115页
附录 1 gmp 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简介第115-117页
附录 2 gmp 事务所在中国主要作品年表第117-119页
附录 3 gmp 事务所在中国获得主要竞赛奖项第119-121页
附录 4 gmp 事务所在中国主要作品实践第121-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地质公园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以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为例
下一篇:西安“新唐风”建筑的符号性与象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