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机场进港航班运行效率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 | 第12-15页 |
1.2.2 国内 | 第15-17页 |
1.2.3 小结 | 第17页 |
1.3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航班运行效率分析 | 第19-28页 |
2.1 航班运行流程 | 第19-21页 |
2.1.1 机场、终端区和航路 | 第19-20页 |
2.1.2 进场 | 第20页 |
2.1.3 离场 | 第20-21页 |
2.2 航班运行评估 | 第21-24页 |
2.2.1 欧洲 | 第21-22页 |
2.2.2 美国 | 第22-23页 |
2.2.3 中国 | 第23-24页 |
2.2.4 运行指标分析 | 第24页 |
2.3 运行效率评估 | 第24-27页 |
2.3.1 评估指标 | 第24-25页 |
2.3.2 效率基准 | 第25-26页 |
2.3.3 进场效率评估 | 第26-27页 |
2.3.4 进场效率预测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北京首都机场航班进港运行分析 | 第28-43页 |
3.1 北京首都机场概况 | 第28-29页 |
3.1.1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 第28页 |
3.1.2 北京终端区 | 第28-29页 |
3.1.3 进场运行分析 | 第29页 |
3.2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29-33页 |
3.2.1 数据获取 | 第30-31页 |
3.2.2 数据预处理 | 第31-32页 |
3.2.3 进场时间、进场距离计算 | 第32-33页 |
3.3 进场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42页 |
3.3.1 天气 | 第33-34页 |
3.3.2 机型 | 第34-36页 |
3.3.3 着陆跑道 | 第36-38页 |
3.3.4 进场方向 | 第38-41页 |
3.3.5 终端区拥挤程度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北京首都机场进港效率评估 | 第43-60页 |
4.1 运行效率评估方法 | 第43页 |
4.2 效率基准值计算 | 第43-49页 |
4.2.1 航班分组 | 第43-44页 |
4.2.2 终端区拥挤程度衡量指标遴选 | 第44-46页 |
4.2.3 畅通进场时间 | 第46-48页 |
4.2.4 水平距离基准计算 | 第48-49页 |
4.3 基于时间距离基准值的进港效率评估 | 第49-52页 |
4.3.1 整体情况 | 第50-51页 |
4.3.2 按进场方向分析 | 第51-52页 |
4.4 基于云模型的进港效率评价 | 第52-59页 |
4.4.1 云模型理论 | 第52-54页 |
4.4.2 基于云模型的进港效率评价 | 第54-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基于排队论的进场时间预测 | 第60-72页 |
5.1 概述 | 第60页 |
5.2 排队论模型 | 第60-68页 |
5.2.1 问题描述 | 第61-62页 |
5.2.2 航班到达规律分布 | 第62-64页 |
5.2.3 服务时间分布 | 第64-67页 |
5.2.4 进场时间预测模型 | 第67-68页 |
5.3 预测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论文主要成果 | 第72-7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